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能够经受住洪水考验的“生命通道”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省交通运输厅驻涿州工作组确保工作做得更细致,眼光放得更长远

建设能够经受住洪水考验的“生命通道”

□记者张谢雅周亚彬

“我们这次对河床进行加固,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这座桥的抗洪水冲击能力。”11月23日凌晨1点,在涿州市交通运输局,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

大屏幕上是涿州市的公路发展规划地图,参会人员手里是一张张施工图,省交通运输厅驻涿州工作组成员跟保定市交通运输局、涿州市交通运输局的技术人员,对东码路北拒马河大桥正在推进的施工任务进行反复研讨布置。

从10月13日工作组进驻涿州后,这样的碰头会,他们每天都会开。“白天去施工现场,晚上回来各个小组一起总结,了解工程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省交通运输厅驻涿州工作组副组长齐广超告诉记者,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涿州市东码路北拒马河大桥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东码路是涿州市西部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连接东城坊镇、百尺竿镇等4个乡镇、10余个村庄。坐落在东码路上的北拒马河大桥更是附近居民往来通行的必经之路。在8月的暴雨洪灾期间,北拒马河大桥受洪水冲刷,不仅桥面防护工程被冲毁,局部桥基也被掏空,桥底桩基严重裸露。

“先解决断交是首要任务,我们当时先恢复了桥梁搭板,修复大桥路面和防护栏,达到通行标准。这样周边居民出行不受影响,也能加快恢复生产生活进度。”涿州市交通运输局道路开发中心主任王鑫凯告诉记者,他们在灾后第一时间对北拒马河大桥进行应急抢通,8月16日实现正常通车。

解决断交是第一步,但桥底桩基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尽快加固修复。“往年这个季节,是北拒马河的枯水期。刚开始我们计划等水退后,用浆砌片石进行河床铺砌。但今年地下水位上升,都到11月了水还没退,没法施工。”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站站长李勇告诉记者,工程人员从10月份就已经到位,准备对大桥桩基和河床开展加固作业,但由于河水不退,他们的施工方案迟迟无法落实。

加固工程晚一天,安全隐患就多一分。为了尽快拿出涉水施工的解决方案,省交通运输厅驻涿州工作组联系邀请了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交通运输部等单位组成的院士专家团,对北拒马河大桥遇到的施工难题“把脉问诊”。

经过专家团反复论证,最终决定打破传统的桥梁修复模式,把原来适用于枯水期施工的浆砌片石,改成常用于漫水桥修筑的混凝土预制块。这样在桥基的修复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泥砂浆在有水河床中无法凝固的问题,而且混凝土预制块强度高、稳定性好、过水能力强。在专家团的建议下,工作组立刻优化调整施工方案,11月初正式开始施工,北拒马河大桥的灾后恢复重建开启了加速度。

23日一早,记者跟随工作组来到北拒马河大桥灾后恢复重建现场。309.06米的大桥横跨在北拒马河两岸,桥底两侧整齐摆放着一千多块已经制作完成的混凝土预制块,现场30余名建设人员、10余辆工程车辆正在忙碌作业。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预制块、预制块拆模晾晒,再到工作人员操作吊车将预制块沉入河床,整套建设工序分工明确,重建“进度条”肉眼可见向前增长。

“这一块预制块有2.8吨左右,每个孔洞平均16米长,需要铺设130多块混凝土预制块,其中主河槽内有5个孔洞受冲刷严重,需要铺设预制块。”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站站长李勇介绍,目前已经制作完成80%的混凝土预制块,完成了20%的河床铺砌工作,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安装就位。

涿州市东码路北拒马河大桥的河床铺砌工作完成后,还将展开上下游截水墙的建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全部完工。省交通运输厅驻涿州工作组副组长齐广超表示,“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眼光放得更长远,确保建设一批能够经受住洪水考验的‘生命通道’。”

相关阅读:
“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举办 早间播报【202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