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光伏专利纠纷再起:行业竞争加剧,或激起一场话语权争夺战

文/夏峰琳,编辑/徐喆

前有光伏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600732.SH)与TCL中环(002129.SZ)参股公司MaxeonSolar传出侵权纠纷,后有帝尔激光(300776.SZ)与海目星(688559.SH)在微信公众号就专利诉讼相互喊话。光伏产业链此起彼伏的专利纠纷成为行业博弈加剧的缩影。

日前,爱旭股份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再度回应了与Maxeon的专利纠纷表示,公司的ABC电池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所谓的专利侵犯,若后续收到正式诉讼文件,将积极应诉。海目星则表示,与帝尔激光之间的诉讼纠纷均已终结,唯一被判侵权的一起案件涉及的是PERC设备,海目星并未面向市场出售过,对于公司经营几乎没有影响。

多位受访者向观察者网表示,光伏行业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且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成果和专利布局存在交叉,容易引发纠纷。光伏专利技术之争是光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自身技术和市场地位的正常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的自然体现。从长远来看,专利战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观察者网注意到,帝尔激光于11月20日和21日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帝尔激光”上接连发布两则声明函。声明函称,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称“深圳中院”),已于2023年9月20日取得生效判决书,深圳市中院判决海目星立即停止侵害帝尔激光专利权(专利号ZL201820833146.8)的行为并赔偿帝尔激光经济损失和合理维权费用。

据了解,因海目星未主动履行判决金额,深圳市中院查封、冻结、扣押海目星相应金额财产后,海目星已向帝尔激光支付判决金额。

帝尔激光表示,本案后,如发现海目星还存在其他未拆除的涉嫌侵权设备,或仍进一步制造、销售侵权设备的,公司将进一步采取维权措施,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诉请法院要求拆除、销毁侵权设备。

11月21日,海目星则在其微信公众号“海目星激光”上发布“郑重声明”作为回应。

声明表示,2022年,帝尔激光对海目星提起五项专利侵权的诉讼,均已于近日结案。其中四起案件所涉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帝尔激光则在法院审理阶段原告主动撤诉;另一起案件对应的被诉PERC设备,海目星并未面向市场出售过。

无独有偶,日前,光伏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与TCL中环参股公司MaxeonSolar传出侵权纠纷。

TCL中环11月16日公告,收到参股上市公司MaxeonSolarTechnologies,Ltd。的通知,因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及相关分销商MemodoGmbH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Maxeon在欧洲专利号为No.EP2297788B1的专利,已经对爱旭股份、爱旭股份的子公司、分销商在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对于TCL中环所称的专利侵权,爱旭股份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再度回应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收到正式的诉讼文件。经公司的知识产权团队以及合作的欧洲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多次核验,认为公司ABC产品与MaxeonSolar的No.EP2297788B1专利技术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存在对该专利的侵犯。若后续公司收到正式诉讼文件,针对该项诉讼,公司将积极应诉,并与全球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捍卫正当权益。

据了解,Maxeon是全球最早一批研发且规模量产IBC电池的企业。近几年来,Maxeon已发起多桩专利侵权诉讼。

2020年,Maxeon针对叠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专利对阿特斯全资子公司阿特斯日本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今年6月,Maxeon又与通威股份(600438.SH)子公司陷入专利侵权纠纷。通威股份在否认侵权的同时表示将积极应诉。这一专利诉讼至今仍在进行中。

光伏行业为何频频出现专利纠纷?

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向观察者网分析表示,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各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可能是发起专利诉讼的原因之一;其次,光伏行业的技术标准和专利布局不够完善,导致专利权界定不清,专利纠纷难以有效解决。

另一业内人士亦分析表示,光伏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各种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且光伏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成果和布局存在交叉,容易引发纠纷。此外,该业内人士还将光伏行业专利纠纷的起因指向了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其认为,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通过专利战来保护自身技术和市场地位,是市场竞争的自然体现。

在“双碳”目标之下,我国光伏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1.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78%。

然而,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光伏产能一路狂飙,市场供需平衡发生变化。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光伏组件价格自年初的1.8元/W左右,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元/W,超出业内预期。

事实上,不仅是光伏组件,包括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电池片均出现价格非理性下跌。受此影响,光伏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明显放缓。观察者网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84家光伏上市公司的平均营收同比增速为32.1%,上年同期为58.06%;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7.27%,上年同期为91.9%。

尤其是第三季度,相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明显。32家光伏公司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5%,TCL中环、爱旭股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600438.SZ)、固德威(688390.SH)等龙头均在列。

前述分析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专利战本质上是专利权的利益分配问题,一定程度上是行业博弈加剧的缩影。

比如帝尔激光与海目星在光伏电池设备业务领域均有所布局,并且两家公司都在当下新一代电池技术TOPCon、BC激光设备方面具有细分产品。

再如爱旭股份,其一直押注ABC电池路线,与MaxeonSolar在欧洲市场有直接竞争。

具体而言,当前,BC电池在海外具有更大市场。今年以来,爱旭股份大举进军欧洲市场。8月,爱旭股份宣布与荷兰最大的户用分销商、欧洲知名综合光伏服务提供商LIBRA签订650MW供货协议。9月,爱旭股份先是与荷兰光伏产品总供应商VDHSOLAR签署520MW供货协议,随后与比利时光伏分销商Gutami达成供货协议。10月,在英国光伏储能展中,爱旭携ABC组件等产品在展会现场与Segen签署100MW的ABC组件产品分销协议,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相比较爱旭股份在欧洲高歌猛进,大单不断,MaxeonSolar的业务经营则是状况不断。据相关媒体报道,因全球分布式市场需求放缓、美国最大的分布式发电客户违反了付款合约,公司业绩受影响。在此影响下,MaxeonSolar宣布将重组业务并裁员约15%。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光伏电池技术的革新,专利纠纷此起彼伏。不乏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中信博与安泰新能源等行业龙头的身影。

对此,陈振辉认为,专利纠纷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利也有弊。从消极的方面看,专利纠纷也可能给光伏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拓展,阻碍技术交流和合作,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从积极的方面看,专利纠纷可以促进光伏企业加强专利意识和专利管理,提高专利质量和专利价值,激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刘德宾

中国赠送给日本的朱鹮“洋洋”去世 王毅同法国外长科隆纳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