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块古碑“见证”钱塘江源头生态坚守

新华社杭州11月18日电(记者段菁菁唐弢)初冬时节,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钱江源国家公园内,依然是林木葳蕤。在这山乡密林间,有三块古碑见证着钱塘江源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

其中一块“荫木禁碑”在开化县长虹乡星河村。俯身细看,碑文记载了严禁盗砍山林、树木之乡规民约。

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所辖浙江省开化县长虹乡星河村的“荫木禁碑”。新华社记者段菁菁摄

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所辖浙江省开化县长虹乡星河村的“荫木禁碑”。新华社记者段菁菁摄

20多年来,星河村护林员余海根每周巡山三次,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村口的那片“荫木林”。“全村老老少少都知道,山上的树是不能随便砍的。”余海根说。

在距离星河村50公里的马金镇岩潭村,“放生河碑”静静伫立。“所有岩潭庄,上自碓坝起下自碓坝止一带河内鱼鳞,既经公议永远禁捕”——虽经风雨侵蚀,但碑上的字迹依然清晰。碑文还加刻了县衙大印和村民董事捐款立碑的名单,意味着这是由村民自发请示、县令批示通过的告示。告示既出,代表村旁的河段永远禁捕。

据记载,开化各地禁潭的风俗曾十分盛行,立碑公禁的就有20多个河潭。但因历史原因,禁潭的风俗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村民意识到生态保护的好处,“放生河碑”又被重新竖了起来。

如今,钱江源国家公园所辖苏庄镇、齐溪镇、何田乡等乡镇实行全年全境禁渔。行经这些地方,小溪穿村而过,溪水清澈见底,能清晰见到鱼群游弋。

从马金镇出发沿公路盘山而上,密林中的富川村有一座亭子,“采矿禁碑”安放其中。富川村矿产资源丰富,早在明朝就是官办的银矿点,至今山上还留有七八个矿洞。

村民严传山从小就听父亲说过,当年一次矿洞发生塌方后,银矿就停止开采了,但后来不断有山外的人到村里偷采银矿,导致周边山体被严重破坏。村民报官后,当地衙门出面制止,并立下了禁止采矿的告示,刻成“采矿禁碑”立在村口。

行走在富川村,满目翠绿中早已找不到当年的模样。当地干部说,这块古碑客观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保护了富川这一带的生态环境,守住了这片绿水青山。

位于开化县齐溪镇的钱江源源头碑。新华社记者唐弢摄

位于开化县齐溪镇的钱江源源头碑。新华社记者唐弢摄

禁猎、禁伐、禁渔等各种记载,通过百年古碑被记录并铭刻在时光里。开化先人从几百年前就把生态保护视为自觉行动,与当前正有序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说:“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推进跨区域合作保护,如何实现集体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是重大课题。”

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通过文旅产业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和村民增收。新华社记者唐弢摄

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通过文旅产业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和村民增收。新华社记者唐弢摄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还出台了“野生动物救助举报奖励办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柴改气(电)试点”“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让所有村民都成为国家公园的保护者、监督者。国家公园范围及其周边的2.6万名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生态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随着这些年生态持续向好,到钱江源头追寻绿水青山的客人不断增加,村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带来的长远效益。

今年以来,齐溪镇龙门村迎来了客流高峰。“自然风光加上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龙门景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再也不愁没客源。”龙门村党支部书记汪配富说,相比以前从“种种砍砍”中谋收益,国家公园保护建设所带来的生态旅游价值要大得多。

古碑无言,再次见证钱江源头如何擘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三块古碑“见证”钱塘江源头生态坚守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第九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颁奖 旭日8409,惊心动魄2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