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山如画|木兰溪中木兰陂,一个有故事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弟辰晨):木兰溪沿莆田西部戴云山脉顺势而下,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母亲河”。然而,历史上木兰溪水患频发,当地人民谈“溪”色变。历经20多年的接力治理,如今的木兰溪已成为生态之河、发展之河。

11月14日,“江山如画”全媒体福建采风活动记者团来到莆田,实地感受莆田全流域系统治理的先行探索和生动实践的过程,体会古人与今人水利智慧的结晶。

“以前,几乎年年水患,水灾的时候农作物都淹了,还有房子都倒了。当时,每家每户都有木桶,平时用来腌咸菜,发大水时就成了逃生的应急工具,木桶可以用来运送,把老人、小孩送到村里的至高点。”时任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村委会主任的林国栋曾经就住在木兰溪畔,谈及曾经的水患,他记忆犹新。

据悉,1999年底,福建开始木兰溪改造工程;2003年,木兰溪防洪工程一期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被裁直为8.64公里,堤坝也同步建设完成,第一道难关攻克;2011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莆田市主城区“洪水不设防”的历史就此结束。

距木兰溪入海口26公里处,从高处俯瞰,有一座200多米长的古堰横卧在大自然中,这就是木兰陂。木兰陂拦溪矗立,陂体如钢琴琴键。木兰陂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如今仍发挥着灌溉、挡潮、引蓄水等作用。

木兰陂是莆田人千百年来治水的见证。

“首发筑陂拦溪壮举的是长乐女子钱四娘。钱四娘倾尽家财携10万缗钱入莆建陂,功成之时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之下投水殉陂。”沿着岸边行走,工作人员讲述着三次筑陂人锲而不舍的故事,“1068年,林从世路过莆田,开启第二次筑陂,接近完工时被潮水冲垮。1075年,木兰溪第三次筑陂动工,李宏、冯智日等经过8年苦战,终于在1083年大功告成。因陂建在木兰山麓,所以被称为木兰陂。”

2014年,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央视网记者弟辰晨摄

2014年,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央视网记者弟辰晨摄

三次筑陂,千年治水。木兰陂建成前,南北洋平原蒲草丛生、不长禾苗;木兰陂建成后,南北洋平原稻田翻浪、鱼米飘香,莆田渐渐成为宜居之地。2014年,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当前,木兰陂围绕“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总体思路,从“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五大方面发力,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

相关阅读:
江苏:民企进高校 携手促就业 台媒:蓝白合成局!蓝白政党协商会议取得共识,11月18日公布正副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