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运用“和解五法”构建三项机制 打开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针对民事案件矛盾纠纷末端化解难、联动治理机制不成熟、信访风险隐患大的实际情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民事检察和解“借力化解”“并案化解”“背靠背”“利益平衡”“情义融化”五法,立足区域多民族融合特征,构建了和解协同机制、预防化解治理一体机制、民族融合和解机制,形成纠纷化解、风险防范并重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构建和解协同机制,同向发力化解纠纷。为提高和解质效,武侯区检察院善用“借力化解”法解难题除民忧。一是跨区域借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整合跨区域执法司法力量,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企执行案件“集中约谈被执行人”行动,充分履行检察职能,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涉企跨区域执行案件和解全过程,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已监督执行案款5400余万元。二是跨部门借力,化解劳动纠纷难题。与区委政法委、法院、司法局、人社局、工会等5家单位共建“劳动纠纷案件特邀人民调解机制”,推动在司法渠道末端实质化解劳动争议案件,共委托调处18件,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构建预防化解治理一体机制,分层分类处置矛盾。针对劳动争议同时涉及刑事、民事责任的关联案件,武侯区检察院充分运用“并案化解”法,通过与区公安分局、人社局、综合执法局会签《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移送程序的意见》,进行同步审查、综合评判,支持劳动者提起民事诉讼的同时,将履行赔偿等情况作为提出刑事案件量刑建议等的重要参考,有效化解“硬骨头”案件10件。对重大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双方矛盾较深、对立情绪严重的案件,运用“背靠背”法,坚持风险预防与矛盾化解并举,通过依法实施检察监督,“背靠背”分别与当事人沟通,引导双方相互理解、换位思考。依法运用民事检察调查核实职能,全面查清案件事实,针对性释法说理,消弭认识分歧,化解疑难案件14件。对一方或双方仍具有合作意愿的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巧用“利益平衡”法,统筹法律责任与合法权益并重。通过认真研究分歧争点,找准利益平衡点,搭建沟通平台。在欠薪纠纷专项监督治理中,针对企业因疫情导致回款周期拉长、资金周转困难,致使欠薪、违约情况发生等问题,引导企业采取分期支付、延期履行、提供担保等方式,在化解纠纷的同时避免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化解争议案件18件。

构建民族融合和解机制,情理共融促进团结。立足武侯区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地区驻蓉机构集中的区情,充分运用“情义融化”法,提高解纷质效。创建促进民族团结的“检锦百花”和解工作品牌,选派业务骨干、少数民族检察干警组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团队”,聘请9名少数民族代表担任特约调解员,同步选派少数民族检察干警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工作8件次。同时,不断优化检察和解综合服务,传递检察温度。武侯区检察院在检察服务大厅自助信息查询设备中增设了少数民族语言版本,接待人员现场提供语言翻译、文书撰写、纠纷调解等服务89件次。在办理涉少数民族经济纠纷案件中,以申请人习惯使用的语言开展释法说理,依法保障案件当事人诉讼权利,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法院完善强制措施、规范司法拍卖,帮助少数民族当事人实现债权300余万元。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

[版面编辑:樊悦池]

相关阅读:
持续探索多元解纷路径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央行定于11月17日发行2024中国甲辰(龙)年贵金属纪念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