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山如画丨生态燕子窠 一芽一叶一抹香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弟辰晨):雨后的武夷山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带着限定滤镜格外清新明艳。近日,央视网记者随“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武夷山燕子窠千亩生态茶园,了解“万古山水茶”以及它背后的“生态密码”。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央视网记者弟辰晨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央视网记者弟辰晨摄

“夏季套种大豆,冬季套种油菜。打完油菜籽以后,再将油菜挖土填埋,就是很好的氮肥,茶叶相比以前口感更加香甜。”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燕子窠生态茶园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占地1000亩。说到当地如何将“小茶叶”变身“大茶业”时,大家都会提起“一个人”和“一项制度”。

2015年,廖红带领团队尝试在茶场套种大豆、油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2017年,燕子窠生态茶园开始运用廖红团队这一成果。廖红团队来到燕子窠,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而这一制度的诞生地就是福建南平。“‘科特派’把科学技术送给农民,农民的经验又帮我们提升了理论水平。”在廖红看来,自己的科学技术能够帮助农民丰收与增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据悉,廖红创新“茶豆间种”生态模式,为茶叶注入硬核科技,帮助福建的茶产业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茶叶重归“小时候的味道”。

“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除此之外,燕子窠生态茶园还利用树林吸引鸟类、昆虫防治病虫害,并安装了30台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统筹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漫步茶园间,微风吹过,清香自来。

相关阅读:
兰州市“三抓三促”办跟踪督办,一重大项目遗留问题解决! “民宿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