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度关注丨续写互利共赢开放的精彩故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第六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续写互利共赢开放的精彩故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陈昊文子玉自上海报道

11月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创历史新高。6天时间里,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一堂。“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愈发凸显,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加大国际采购,把更多进博展品引入中国市场——

“将中国市场活力和全球期待紧密联系在一起”

11月6日,浙江锐迈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搭乘高铁从浙江义乌出发,不久之后,他就出现在进博会展馆里,经过一番沟通洽谈,很快便和葡萄牙家居清洁用品Clean&Clean公司达成采购签约。

“今年是我们双方第6次在进博会上进行签约,总金额约1.5亿元。”张雪峰告诉记者,本次意向采购对方旗下Mootaa(茉汰)品牌的卫浴、衣物、空气清新等六大系列家居清洁用品。“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义乌的渠道优势,把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今年进博会期间,义乌市首度组织“义乌千名采购商进博行”活动,超2200家企业、4000名采购商报名注册,其中食品、农产品等消费品企业达1600多家,规模创新高。

义乌商城集团副总经理杨旸也是采购大军的一员。“就在前两天,我们和一家非洲出口商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农产品采购协议。”杨旸说,今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前来现场参会的供应商多了不少,“我们正在开拓国内进口日用品市场,通过进博会既能让我们采购到合适的产品,也能把集团产品更好推广到全世界。”

“义乌以前一直是出口强、进口弱,通过进博会这个大平台,我们正在逐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买卖全球。”义乌市商务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义乌与进博会合作共赢,做大了进口贸易规模。以义乌进口额为例,2021年达到244亿元人民币,2022年增至471亿元,今年1—9月已完成489.7亿元,预计全年可以同比增长超过50%。

立足“买全球,卖全球”,进博会自创办以来便是国际采购的重要平台。本届进博会上,众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汇聚于此,广大参展客商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11月6日下午,国家电网公司交易分团举办了现场集中签约仪式,公司所属进口需求单位与多家供应商达成进口合作意向,内容涉及电网工程建设、输配电技术、新能源发展等多个方面。

“我们和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的13家供应商签订进口合作意向书,整体成交金额创历届新高。”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交易将进一步深化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高端技术、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据了解,本届进博会上,国资央企组建了98个交易分团,中央企业及所属近1400家企业约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大量地方交易团也参会洽谈采购,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

“进博会就像一座桥,把中国市场的活力与全球人士的期待紧密联系在一起。”张雪峰道出了参会人员的共同心声。

加码投资促进,更多展商变投资商——

“‘进博效应’彰显着中国市场的‘全球磁力’”

在阿斯利康公司展台,一面由逾40款创新药物组成的墙面,集中展现了阿斯利康在中国深耕多个重点疾病领域的成果。自第一届进博会以来,阿斯利康有逾10个新药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本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展台再添2款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全球创新药物。

在无锡增资近4亿美元建设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就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进行二期项目签约、举行2023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阿斯利康广州公司药品引进签约仪式……本届进博会首日,阿斯利康分别与江苏政府团、山东政府团及广东政府团达成多项合作。会展期间,继续借力粤港澳大湾区窗口效应,加速布局“健康湾区”,推动更多医药产业的全球创新高地、产业集群落地中国。

“‘进博效应’彰显着中国市场的‘全球磁力’,进一步吸引阿斯利康成为坚定加码投资中国的投资商。”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介绍,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阿斯利康秉持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已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和重要的增长引擎。

与进博会偕行六载,王磊见证了进博会不断放大的溢出效应,也对未来在华发展充满期待。“很荣幸能够通过进博会,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投资推动全世界产能往中国归拢,并加速更多创新成果落地。”

作为高水平开放的推进平台,进博会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众多外资企业借助进博会实现“展商变投资商”,在中国进行商业合作、投资新的项目,分享中国大市场的商机。

来自法国的米其林既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也是“进博效应”的受益者。“尽管近年来国际供应链关系经历波折,但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让米其林在华业务得到增长,稳定了米其林进一步在华投资的信心。”米其林集团首席执行官孟立国说,自2020年参加进博会后,米其林系列技术、产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如2021年推出的两款高端电动汽车专用轮胎——“e·聆悦”和“竞驰EV”,获得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和车主的认可,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

本届进博会上,米其林集团达成了包括采购订单、轮胎业务、和原配厂商战略合作、赛事业务合作等成果。谈及中国市场前景,孟立国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聚焦高质量发展。“所谓高质量发展,在我理解中,就是聚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为高质量发展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计划,这也启发我们去研发更可持续的产品。”

据统计,本届进博会共举办超过100场投资对接等专项活动,近4000家展客商参加洽谈对接,达成合作意向416项。与前五届相比,本届对接会新增“投资中国”专区,组建产业深度观展团,进一步提升促进贸易和投资功能。

开展人文交流,将人文元素融入展品推广——

“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揪剂子、擀皮、捏褶子……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到半分钟,一只精致小巧的莲藕形冰皮饺子就做好了。在进博会陕西省会客厅,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饺子制作传承人马顺莉现场展示“荷塘月色”冰皮饺子制作过程。

今年是马顺莉从事手工水饺制作的第38年。在她看来,饺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一搓一捏间,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喜庆团圆的朴素追求。“在不少国际友人心中,饺子就是中华美食的代名词。”有过多场外事接待经验的马顺莉告诉记者,今年是她第五次参与进博会,前几年她和团队带来造型精美的饺子引起国际友人好奇围观,“但大家都发出了‘只能观看不能品尝’的惋惜。”

这句话记在了马顺莉心里。今年她和团队创新饺子工艺流程,用蒸熟的冰皮替代传统生皮,选用熟馅为大家制作造型别致且当场可食的冰皮饺子,让中华美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进博会搭建了展示民族特色、传播中华文化的大舞台。”马顺莉说,“在这里,传统手艺人不仅展示传统技艺,更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要利用好这样的窗口,把中华传统手艺、中华美食文化更大范围传播出去。”

进博会不只是外贸商品交流的平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本届进博会上,国内31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等积极布置展台展馆,展示非遗技艺和老字号品牌。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家也都布置了人文交流馆,将本土人文元素融入展品推广。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款起泡酒带有浓郁的果香,气泡细腻,口感顺滑圆润。”11月9日下午,在“四叶草”正中心圆形广场旁边的西班牙人文交流馆内,一场当地饮食文化推广活动正在直播,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的是西班牙金枪鱼罐头和起泡酒。

西班牙风景园林、塞万提斯学院、伊比利亚火腿……现场,工作人员罗涵向观众介绍西班牙的风土人情,讲述起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罗涵热情高涨。“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罗涵说,“在各国参展商洽谈生意之余,可以走走转转,了解不同国家、地域的风土人情,进博会为不同文化元素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平台。”

除了专题展馆外,本届进博会还在“四叶草”中心广场设置了文化公益演出舞台,近50场来自新西兰、斐济以及国内8个省市和港澳地区的传统舞蹈和特色歌曲、戏曲在这里精彩呈现。

“开放不仅仅意味着消除贸易壁垒、鼓励投资,还意味着接纳新观点、接受新思想,敞开心扉进行文化交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说。

深化开放合作,为全球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以共同开放促进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双赢”

11月10日是本届进博会最后一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国家综合展馆,此时展馆里已有不少人前来“扫货”。在马里共和国展区,各个摊位前人头攒动,询价洽谈声此起彼伏。

“就剩这么多了,其他的都卖掉了。”乳木果油是马里馆内的明星产品,摊位前询问购买的观众络绎不绝。繁忙间隙,工作人员田义荣告诉记者,进博会刚开始时,由于带来的货太多,自己从摊位上进出都很不方便。“现在基本已售罄,只剩下摆着的这几罐了。”

虽然今年是马里第一次参加国家展,但在前几届进博会上,乳木果油就已经在其他展区亮相推广,并收获了一批“回头客”。“进博会开始前,就有许多老客户询问我是否参展。”田义荣说,这次不仅有许多老朋友专程前来“补货”,还在国家展这个大平台上结交了更多新朋友。

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意味着当地一个山区家庭获得一年收入;走出西非内陆,马里芝麻飘香世界……本届进博会上,一个又一个关于开放合作的故事,印证着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是历史大势、人心所向。

——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本届进博会国家展中,69个国家里有16个是最不发达国家,进博会不仅为最不发达国家的100多家企业提供免费展台和搭建补贴,帮助这些国家的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进博会的平台效应也为这些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搭建了重要桥梁,为其推动减贫进程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非常开心能够来到进博会,让更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来自马里的木雕手艺人奥马尔·库鲁马说,进博会不仅帮助他打开了中国市场,还同其他国家建立了联系,这将会有力带动他的家族甚至更多人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以开放合作共谋发展机遇。在今年的虹桥论坛上,聚焦“携手促发展开放赢未来”这一主题,22场分论坛围绕“开放发展”“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四个板块开展深入研讨,虹桥论坛参会人数超过8000人,为历届之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对人民好、各国好、世界好的大事业。”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呼吁,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更有责任为历史的进步添砖加瓦,以共同开放促进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双赢。

——以开放合作共赢美好未来。在办好第六届进博会的同时,第七届筹备工作已全面铺开,已举办4场签约仪式,累计近200家企业提前签约参展,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而早在今年5月,力拓集团便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签订了2024—2028年长期参展合作备忘录,成为首家签约未来5年进博会的世界500强企业。

“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企业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并体现了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决心。”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说,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开放使中国和其贸易伙伴共同受益,期待与中国分享更多机遇,在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合作关系,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开放结硕果,携手启新程。黄浦江畔,一年一度的开放盛会落下帷幕;五洲之内,携手共赢的精彩故事继续书写。

相关阅读:
新华时评: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 民政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569万对新人登记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