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阿拉善:引来黄河水 大漠上浇开幸福花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3日电题:阿拉善:引来黄河水大漠上浇开幸福花

新华社记者张晟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阿敦高勒嘎查,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农民朱红望着正被收获的玉米,笑着说:“今年有点儿旱,可玉米收成不错,多亏了黄河水的灌溉和嘎查对农田的统一管理。”

阿敦高勒嘎查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南部的孪井滩灌区。这里与腾格里沙漠毗邻,水资源一度匮乏。1988年,孪井滩扬黄灌溉工程经水利部批准立项。工程总扬程238米、输水干渠近44公里,1991年破土动工,1994年投入运行。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2.5万名牧民从自然环境恶劣的戈壁沙漠搬迁到孪井滩灌区。

当年,人们在灌区周围植树造林,在农田和渠道旁建成防沙灌木林。风来了,但沙不动了,庄稼也更绿了。“灌区建成后,大伙儿头一次接触水浇地,第一年下来庄稼没什么收成。后来政府派来农业技术指导员,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从100多公里外搬到灌区的牧民张平说。

在黄河水的滋润下,昔日的荒滩慢慢变成绿洲,搬迁群众的收入逐年增长。据了解,孪井滩灌区粮食总产量从1997年的2500万公斤增长到2022年的6160万公斤,农民亩均纯收入由不足200元增长到1200多元,每年通过扬黄灌溉工程从黄河上游取水5000万立方米左右。如今,家家有运输车和农用机械,老百姓住上了更好的房子。

黄河水不仅浇灌着农田,也引来了高端畜牧业项目。内蒙古富润源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建成肉牛养殖基地,这家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玉米种植购销方式,全部投产后可直接带动周边农牧户种植青储玉米2万亩,户均增收达2500元以上。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知几十公里扬水有多么不易,“用好每一滴黄河水”成了大家的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灌区陆续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中西部地区节水增效等工程,11.58万亩灌区实现节水滴灌全覆盖,被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灌区。这里每个嘎查都成立用水协会,每个蓄水池都有大家推选出来的“池长”负责管理。扬黄灌溉工程经过信息化升级改造后,通过水量计量、信息化监控等技术手段,建成一套良性的供水服务体系,也把高效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到农户中。

有了水的滋养,孪井滩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得到改善。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灌区原有的流动沙丘和大片沙化土地变为良田,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形成一片人工绿洲。

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日子越过越好……30年间,一渠黄河水,浇灌着孪井滩的绿色产业、绿色村庄和绿色屏障。对于当年搬迁到此的群众来说,这里已变成了岁岁是丰年、年年谷满仓的富饶家乡。

漫画长图 | “贵州廉洁人物传”《兴文重教 加油劝学——张锳》 台媒:台当局称拟明年3月1日开放组团赴陆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