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沙成塔 张家港城市气质素描

这里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长江一路浩荡万里,奔流入海前在这里拐了最后一个弯;江水千万年冲积,沙洲连片成陆,人们抟土治水,滩涂沙地终成鱼米之乡。

这里演绎白手起家的城市逆袭。1962年,常熟、江阴的24个公社(场)合并成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命名。61年来,从“全县只有一部柴油发电机”到连续30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前三甲”,张家港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创造千分之三的GDP,苏南“边角料”蝶变全国“明星城”。

这里垒筑享誉华夏的精神高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首批“国家生态市”、中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200多项国家级荣誉背后,江南隽秀和长江豪迈激荡融合,孕育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万众一心,聚沙成塔。物理聚合变化学凝合,万千沙粒构筑令人向往的一生之城;彼此支撑又相互成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同DNA双螺旋结构,融入发展基因,塑造张家港非凡的城市气质。

极致·包容

连接张家港保税区到港区的长江中路,车水马龙、厂区林立。从沙土路到碎石路,再到水泥路、柏油路,这条2公里多长的路见证张家港人白手起家、因港而兴的奋斗历程。

30多年前,这里一片荒滩,本没有路。为迎检争取保税区,张家港人苦干一个月,眼看碎石路即将铺好,却被一场倾盆大雨冲得坑坑洼洼。第二天就要投用,300多名干部群众连夜支援铺洒沙石,天亮后,来检查的上级领导看到平整路面,惊叹不已!

穷奔沙滩富奔城,沙上人家最勤奋。连夜赶工,将手电筒绑在测量杆上照明;1个多月动迁1284户居民,5个多月建成万吨化工码头,9个多月保税区封关运行……1992年,全国首家内河港型保税区建成,“张家港速度”轰动全国。

轮廓形似树叶的张家港,是由几块江南“边角料”拼凑而来——南边是常熟、江阴划过来的几个乡镇,北面是长江沙洲围垦而来的土地。唯有张家港港,常年不冻、水深优越,但最早也只是个淤塞的运河古渡。

拼出来的地方,只能拼命向前。西承奔腾而来的滔滔江水,东抵涨落起伏的滚滚海潮,张家港人骨子里的冲劲被改革开放之火点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家港建港开埠,率先在江苏实现村组公路全覆盖,为乡村经济崛起奠定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标周边最强县市后发赶超,张家港叫响“三超一争”,即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样样工作争第一;

进入新世纪,张家港以总分第一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率先基本达到江苏省和苏州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总体要求;

……

面对机遇,白手起家的张家港总是抢先一步、多做一点,往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别人条件都比我们好,我们能做的就是‘先下手为强’。”时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忆及当年感奋不已,后发赶超千难万难,没有争第一的气、创唯一的劲怎么可能成功?

双向6车道,宽得“像机场跑道”;投资3亿元,超过全年财政收入……1992年,张家港自筹资金开工建设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张杨公路,预计工期3年,实际只用1年半。2023年9月,仅用1个工作日,土地成交、企业拿地、多证齐发,广大鑫盛风电装备关键部件科研生产基地落地。张家港速度如时光列车,呼啸向前。

追求极致,聚沙成塔。如今的张家港,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培育营收超百亿元企业12家,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每天创造的GDP相当于建县时全年的9.6倍。

上善若水,大浪淘沙。水与沙相融共生造就张家港人开放包容、久久为功的独特气质。

长江流到张家港,江面豁然变宽,天赐优良江港,赋予张家港人放眼世界的胸怀。张家港港务集团码头,进口原木堆垛如山,年轮圈转犹如沙土层叠,标注开放高度:40年前,这里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艘进入长江的外轮;2021、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400亿、450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获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以“城”相待,成就未来。15年前,河南人高要鑫到张家港做保安,如今他不仅买了房,还通过志愿服务日益融入这座城市,把父母亲人都带了过来;13年前,海归博士朱廷刚将氮化镓材料项目落户张家港,在政策、资金等全方位支持下,这个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迅速投产……“来了就不想走”,各类人才到张家港,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外地人仅凭一部手机,就能享受图书借阅、青年公寓等优质服务;客户远道而来错过工作时间,保税区从接待窗口到作业码头,全链条主动加班;张家港人参加正式会议,口音再重也坚持讲普通话……身心皆安处,他乡胜故乡。推行新市民积分服务、设立新市民救助基金、推出新市民意外保险项目……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新市民不断涌入,为这座“移民城市”持续注入活力。

“包容四方又追求极致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精神脉动,万千沙粒在张家港精神的聚合下终成万丈高塔。”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61年城市发展史,是奋斗逆袭史,也是精神成长史。极致是指路灯、包容是黏合剂,两者完美融合,共同构建物质精神双子塔。

土生土长的东渡纺织集团,总部在张家港,贸易中心在新加坡,制造基地遍布海内外。每建一家工厂,企业都把“张家港精神”展示在显著位置。集团董事长徐卫民把这16个字称为张家港人的“魂”,“走到哪里都不能丢、不会丢”。

匠心·创新

80多公里长江岸线曲折蜿蜒,江潮8小时一涨、4小时一落,在潮汐间相机劳作的张家港人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

靠8把瓦刀拉起建筑队,凭9条小船搞起水上运输,用家用缝纫机办起服装加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春风,长江村领头人郁全和带领村民一毛一块集资办厂,一步一跨跑出市场,不到十年就发展成为千万元村。

“有心人门前都有一条路。”电梯空心导轨曾一度依赖进口,郁全和主动找到上海三菱,要求试制,“成功了,业务长江村来承揽;失败了,试制费用自己承担”。10个月日夜苦干,空心导轨终于试制成功。靠着执着韧劲,长江润发集团成为苏州市首家上市村办企业,挺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浩瀚银河多了一颗以长江村命名的闪耀之星。

丰沛的水资源赋予张家港人如水的性格,灵动随和,但只要认准目标,又执着专注。

沙钢集团创始人沈文荣曾押上全部家当,从英国引进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螺纹钢生产线,对于这套当时代表先进水平、投入巨大的生产线,很多大钢厂都望而却步。面对质疑,沈文荣决心坚定:“假如这个电炉项目引进失败,就把它作为展览品,我去卖门票!”

淘尽黄沙始见金。建成亚洲第一座竖式电炉;打造研究院延揽全球顶尖人才,年产优质钢材超2000万吨;投入2亿美元上马50万吨双辊铸轧产线,超薄带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从小作坊起家,沙钢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连续15年位列世界500强。

匠心成就过去,创新引领未来。转型升级冶金、机电、化工、纺织四大传统产业,精准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智能装备四大新兴产业,张家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焕新如沙洲生长,韧性十足。

沙钢智造车间,新产品厚度仅0.8毫米,每平方厘米可承受上万公斤重量;“张家港号”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兵科技40亿元打造的运载火箭智能生产基地,将港城发展空间引向苍穹宇宙……

凛凛江风、滚滚江潮塑造张家港人不畏艰险、永争一流的性格。

仅用8年,专注研发功率半导体芯片,从4个人的小工坊成长为拥有38项发明专利的科创板“小巨人”,锴威特半导体董事长丁国华说:“在张家港创业,每一天都在‘高考’。”

一个月内上市3家企业——2023年8月,长华化学、锴威特、协昌科技三家科技型企业接连上市,登顶全国县级市单月上市数量最高峰。目前,张家港境内外上市企业34家,其中科创板上市6家,彰显这个县级市竞逐科创新赛道的雄心。

让创新成为各行各业通行证,张家港在全国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企业创新成果、专利技术折算相应积分,可以兑换财政资助、人才礼遇等优惠。近年来,累计有8000余家(次)企业获得50余万分,政府据此发放扶持经费超9亿元。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感慨,在张家港,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优良营商环境就像空气、水一样自然。精确到天、落实到人、专班推进——今年1月份签约、7月份开工,张家港以最快速度推动总投资306亿元的盛虹储能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以来,张家港已有1600多家企业享受各类政策优惠,其中免申即享的就有1200多家。

1998年以来,陶氏化学累计投资30亿美元,打造高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采埃孚平均每15个月就投资一个新项目,建成亚太区最大生产基地,被誉为“采埃孚全球灯塔工厂”……41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在张家港投资67个项目,见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不仅培育产业精益求精,治理城市也独具匠心,毫末之间最见功夫。20多年前,修建高速集中取土留下千亩深坑。张家港人别出心裁,堆土成山、蓄水成湖,以古地名“暨阳”命名。如今,这个水波潋滟、绿意盎然的国家4A级景区早已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城市双修典范。

破解“城市病”,贵在匠心,要在创新。连续3年新增停车位近2万个,潮汐停车、共享停车、短时停车、智能停车等让“夜泊港城”轻松写意。遇电动车乱停乱放,执法者不是简单拖走罚款,而是千方百计联系车主、耐心说服。硬约束变软劝导,社会治理润物无声。

人与城双向奔赴,共治共享生根开花。钱塘社区依托靠前服务和居民议事制度,把物业、共建单位、党员业委会代表等各方拢在一起,探索“幸福合伙人”治理模式——事事有人管、处处见公益、人人齐参与。

积铢累寸,日就月将。初到张家港,人们多惊叹其干净整洁、产业发达;时间久了,则感慨其精致舒适,匠心创造俯仰皆是……

“我们不仅要有精气神,还要干精细活儿。”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剑峰说,以匠心致创新,小城市有大格局;以创新显匠心,小环境见大气象。传承匠心、矢志创新,张家港永远在路上。

共生·融合

“暨阳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在张家港,“沙”“圩”“埭”等地名遍布全域,尽是天工与人力的印记。《张家港市土地志》记载,自宋代开始沙洲围垦,当地实际围出的“沙上”土地,约占如今陆地总面积2/3。

改革开放初期,这座从长江中长出来的城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靠江吃江”致小码头林立、养殖场臭气熏天。

人与自然的千万年竞合,而今在求解“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中,找到新答案。

曾遍布养殖场的双山岛“整岛保护”后化为世外秘境,因采石“伤痕”累累的香山恢复绿意花香,张家港湾生态修复提升后成为网红打卡地……翻阅港城摄影师范品才横跨40余年的数十万张照片,宛如穿越时空,窥见这方水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巨变。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航仪”,张家港全地域保护、全过程防控、全形态治理,2016年以来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8629家,长江张家港段生态岸线稳定保持在50%以上……

站在张家港湾观景台远眺,西南,工业园与港口作业区日夜繁忙;东向,鸟飞鱼跃、游人如织,见证大江东去、进退变迁。

生态惠及民生。家住市中心的老街坊们惊喜发现,曾被商住楼覆盖、变成脏兮兮“地下河”的小城河重现绿波荡漾,沿河蔷薇满架、绿树成荫,健身设施点缀其间,成为市民散步首选。

环境创造财富。2017年底,张家港将开票销售收入28亿元、入库税收2.58亿元的东沙化工园区全面关停,成为江苏首个整建制关停的化工园区。

抱着“宁可减少财政收入,也不要黑色GDP”的决心,腾出环境容量指标的东沙化工园蝶变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总投资超50亿元的优质项目。走进变形积木(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臂自动抓取龙骨架,经过加热、固化、合模等,一个个集成卫浴复合底盘快速下线。负责人马余辉说:“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免费的过渡厂房、人才公寓,更是碧水蓝天、务实高效的自然人文环境。”

新园区向东一河之隔,是张家港农业资源和田园风光富集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好了,主业更值钱,“常阴沙大米”不久前上榜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副业”同样潜力巨大,昔日国营农场变身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建成“江畔田园”乡村生态旅游集群。

探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消解发展和生态的张力,更要弥补城市与乡村的鸿沟。

社区住宅高楼林立、柏油道路宽阔平整、公共服务优质高效……初到张家港的人难免会迷惑:看地名是乡村,街容巷貌却不逊城镇。

“农业解决根本问题,工业化解决小康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解决富裕问题。”翻开农联村党委书记赵建军27年来的《民情日记》,可以探寻张家港城乡差距极小的秘诀。2022年农联村可用财力突破1亿元,较2004年增长18倍,村民人均收入突破6.3万元。

农联村并非孤例。在张家港174个村中,每年经营性收入超千万元的达84个,2022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8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2: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区域之一。

江南特色的秀美农房小院,出门15分钟内能到公园、菜场、超市,老人可以在村卫生院针灸推拿,孩子放学后有托管辅导,年轻人家门口就业创业……张家港农村的普遍模样,令人向往。

始终把城和乡作为整体谋划,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在这里有了新表达。

在永联村,共同富裕的新注脚令城里人羡慕。社区卫生院拥有CT等大型检测设备、专家定期坐诊、每个村民都有数字健康档案,率先试点数字人民币消费、5G全域覆盖,文体馆运动健身一百元包年,农村家庭信用体系让农民享受低息贷款、打折消费……

“高水平生活背后是高水平共享。”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上世纪末村办企业改制大潮中,永联村党委将永钢集团25%的股份留给村集体,每年分红超亿元。

共享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农村。穿行张家港城区,很难从外观上分清安置房和商品房。一直以来,当地高标准、大规模建设安置房,和商品房供应量总体相当,与农民、市民共享土地经营收益,奠定城市和谐发展之基。

沙藏万象,滋养万物。重塑人与自然关系、打破城乡发展隔阂,融合共生正成为城市发展催化剂,万千沙粒由物理聚合变为化学凝合,最终构筑一座面向所有人的未来之城。

景致·境界

海拔136.6米的香山是张家港最高峰,再向上64.8米,从城市制高点聆风塔眺望,天高云阔,水清河畅,满目皆绿。

漫步街巷,触摸肌理,“极致干净”是这座城市给人的最直观印象。1992年,张家港人人动手上街,“80万把扫帚”扫出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如今人人自觉维护,全面、全域、全民、全时保洁,让休闲广场、街角公园等“城市客厅”随处可坐,“最干净”成为张家港“金口碑”。

不仅可远观细品,还能开门见绿、随处赏景。建县时绿地面积不足1公顷的张家港,如今绿化覆盖率43.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03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大小小的公园错落有致、连点成片,城园融合,不分彼此。

营造好风景,陶冶好心情。到独立咨询室打开“心房”,去心理小剧场找寻答案,玩小游戏宣泄情绪……走进暨阳湖畔的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仿佛来到开心驿站。一墙之隔就是婚姻登记处,刚领结婚证的小张夫妻受益匪浅,“了解很多管控情绪的知识,对呵护健康心理、健康婚姻很有帮助”。

2022年5月,张家港发布的全国县级市首个社会心态报告显示,居民对幸福感、获得感、公平感等评价趋高,呈现较好的社会情感状态。

健心也要健身,身心愉悦才是幸福。40年前诞生于凤凰镇的“贝贝杯”少儿足球赛,至今仍是很多国人最美好的足球记忆;城区5分钟、区镇10分钟体育健身圈日益完善,健身智能步道随处可见。

阅读是城市最美风景。2014年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24小时图书馆驿站,如今已有56家;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覆盖全域,每年读书活动超2000场……张家港打造处处、时时、人人可读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2022年居民综合阅读率95.51%,六成居民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

于沙洲湖源书房凭栏诵诗、在梁丰生态园跑步踢球、到竹林童话书屋感受童趣、沿恬庄古街感受优良家风……将城市C位留给公共空间,是这座公园城市给人们的最好礼物。

城景、心景、文景彼此融合、交相辉映,催生另一种无形风景。

一台公益冰柜,引来八方“上货”。炎炎夏日,张家港爱心店主姚登磊发现“水越取越多”,于是在冰柜旁竖起一面白板,请来添水的爱心市民留下姓名。白板上有车牌号、班级名、社区名,唯独没有一个真姓名。这一切,像极了当年那个“张闻明”。

“张闻明”不是一个人,这个取自“张家港文明”的化名曾捐助西部教育事业,一度引发全城寻人。如今,张家港30万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超一千万小时,去年服务2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超6000人,每五个张家港人就有一名志愿者。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重塑一座城。“阳光叔叔”朱钱明近20年捐款200多万元,资助上百名山区孩子;退休公务员郑燕8年累计志愿服务2.7万余小时,平均每天7个多小时……

志愿服务丈量文明厚度,文化“两创”垒筑文明高度。凤凰山下,吟唱千年的河阳山歌经过全新演绎,进京展演、登上“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博物馆里,非遗手工、观展夜游、国风音乐会等体验式活动,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传统文化灌溉新生活,现代文明有了新表达。

地处江尾海头,张家港与长江缘分天定。曲艺表演、非遗展示、论坛研讨、文学创作……长江文化、江南文化深度交融,孕育连续举办20年、不断推陈出新的长江文化节,线上线下吸引超5亿人次参与,江边小城与万里长江碰撞出璀璨文明火花。

“水积之厚,浮大舟有力。”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相互交融、彼此支撑、不断重塑,物质与精神就是城市基因的双螺旋结构,不仅创造奋斗崛起的甲子辉煌,也必将绽放更加幸福美好的港城芳华。

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从张家港黄泗浦出发最终成功,谱写一段文明传播壮丽史诗。如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并进的张家港勇立船头、高擎风帆。(记者刘亢、凌军辉、杨绍功、王恒志)

深圳市发布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抽查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349批次产品中62批次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