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央预算罕见调整:赤字增、支出增,狭义财政收入预算不变

中央增发1万亿元国债之后,预算赤字和支出出现相应增长,但狭义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不变,从目前看完成预期目标不难。

全国两会期间批准的中央预算一般很少会调整,但今年为了支持暴雨等自然灾害恢复重建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务院计划增发1万亿元国债,由此就必须调整中央预算,并已经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根据近日公开的《关于提请审议增发2023年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及调整2023年中央预算的议案的说明》(下称《议案说明》),由于今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并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根据目前有关工作进展,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其余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

由此,今年3月全国两会批准的中央预算也随之调整。

首先,由于今年中央拟将5000亿元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所以使得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出现相应增长。

上述《议案说明》在谈及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情况时称,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将由100625亿元增加到105625亿元,增幅将由3.6%提高到8.7%。由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将相应由236740亿元增加至241740亿元,增幅将由5.2%提高到7.4%

“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说。

其次,《议案说明》显示,2023年全国、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保持不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上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狭义的收入,不包括增发的1万亿元债务收入。此次预算调整明确狭义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变,这表明,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增加的1万亿元的债务收入,但只用5000亿元,所以增加相应的预算支出,但不影响狭义预算收入。根据预算法规定,预算调整涉及的情况,包括增减预算总支出、增加举借债务数额等,并不涉及预算收入。因此这也表明收入预算调整不用报人大审批。当然预算收入没有调整,可能收入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但最终能否实现仍有待观察。

根据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65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135亿元,增长7.6%。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00亿元,增长6.7%。这一收入并不包括债务收入、调入资金等,是狭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从目前实际执行数据看,收入增速略好于预期。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13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886亿元,同比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0827亿元,同比增长9.1%。

新预算法实施后,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短收或超收问题。比如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

上述《议案说明》显示,最后一大调整事项,是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

新增加的这1万亿元财政赤字,则由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来弥补。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3.8%的财政赤字率也创下历史新高。

朱忠明表示,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当前时点新增1万亿国债,一方面是基于今年部分地区灾后重建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今年地方因“土地收入”持续降低而造成的广义基金资金缺口。

尽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好于预期,但近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卖地收入继续下滑,这使得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充满挑战。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约7.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1.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6.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3.3%。2023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约3.6万亿元,同比下降16.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3.1万亿元,同比下降19.8%。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10月28日起华北、黄淮霾天气发展,局地有重度霾 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新能源汽车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