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数字赋能 中国电科助力打造城市管理的“绣花针”

在上海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全区实有人口数、实时交通路况、下立交积水预警等各项指标,在工作人员的熟练切换下,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无数个微观的数据,构成了一座看不见的数字城市,呈现着上海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十周年。全面布局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嘉定区开展试点工作,近年来,中国电科与上海市探索出以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双中心”协同联动构建城市治理新图景

城管队员不到现场就能执法;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完成灌溉、施肥等作业;精准预测未来半个小时下立交点位积水情况……

在上海嘉定,“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成为关键词。

结合城市精细化治理下沉社区的综合整治管理需求,按照“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体系架构,中国电科在嘉定区城域物联专网试点中成功探索出了条块结合、以块为先的物联一张网建设框架,探索出以区城运中心与物联专网运营中心“双中心”联动的新模式,在嘉定构建起“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社会治理图景。

数字赋能 中国电科助力打造城市管理的“绣花针”

“人民街有店铺出现跨门经营现象。”近日,嘉定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接收到一条来自平台推送的信息。原来,架设于人民街的设备识别到某沿街商户存在跨门经营的违法行为,立即拍照并生成告警事件。

迅速介入甄别,在城管办案系统立案,与当事人确认……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的大屏上,同步流转着该事件的状态。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背后,正是“双中心”联动模式在发挥作用。

“双中心”联动是指位于城市治理前台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和后台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运营中心,两者运行在同一张网络中,前者提供业务需求牵引,后者提供城市智能感知等能力支撑,形成“一网统管”的高效运作模式。

“对于‘跨门经营’这类小事件,主要通过移动端App以社会共治方式处理;对于消防隐患等专业性事件,将视实际情况及时推送至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组织专业联防队员处理。”中国电科技术专家表示,通过“双中心”联动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对于城市事件的感知效率和能力,促使专业资源向专业事件倾斜,还增加了老百姓参与城市治理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位一体打磨城市精细管理“绣花针”

要想实现“双中心”联动,打通各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断头河”是关键。

经过三年多探索,中国电科与上海市政府构建了“物联成网”“数联共享”“智联融通”的城市神经元感知体系,并上线国内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通过数据、规则、模型、算法的创新赋能城市管理。

通过“物联成网”,将社会治理类感知设备统一接入,打通公安、教育、环保等条线部门,将已有资源汇聚到区中心统一的视频共享平台,实现存量资源的共享和发布,现阶段共接入社会治理类感知设备三百余类、一亿余端泛感知设备数据,形成多级感知触角的区神经元体系。

通过“数联共享”,归一整合物联创造、政府存量、社会公开等三大类数据来源,形成了城市级物联基础设施的“数据一片湖”。以16个区和各委办局管理需求为导向,横向贯通、纵向级联,汇聚分散在55个管理主体的198个系统、1050个应用以及TB级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在各级城运平台全面汇流、无界共享、全线打通,助力“高效处置一件事”,形成“实战管用”的“应用风景”。以浦东新区为例,依托全区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的有力支撑,浦东全量化纳入所有应用场景体征,并从中提取交通路况、景区客流、门急诊人数、水电气等最关键、最直观、最核心的35个体征,实时、智能、精准感知浦东1210平方公里的城市“心跳”和“脉搏”。

通过“智联融通”,依托人工智能学习平台的深度学习能力,将各类事件的处置规则和行业标准等形成知识体系,经过有效训练验证的算法模型进行智能应用,以开放式应用促进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打造民众参与社会共治新模式。如在嘉定区上线的下立交防汛、跨门经营、河道污染、垃圾暴露、九小场所消防隐患等6个智能应用场景,存储城市管理等方面信息28万余条,完成网格、地下管线、在建工地、住宅小区、玻璃幕墙等要素地理信息上图。

筑梦未来,中国电科正为高质量建设上海自贸区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俞昭君】

相关阅读:
国家电投境外在运装机达900万千瓦 中国海油前三季度净产量同比上升8.3% 创历史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