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家超:如果香港和内地这样做,我们就“无敌了”

“如果香港和内地都拿出最好的来合作,那我们就‘无敌了’”。

“我诚意邀请各位企业家,来香港建立你们的‘一带一路办公室’!”在17日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向世界发出了这样一份“邀请函”。

19日,李家超在北京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以及国内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香港希望并能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促成者和受益者。同时,香港也在致力于推动和内地各地的合作,“如果香港和内地都拿出最好的来合作,那我们就‘无敌了’”。在谈及“香港是否会被新加坡取代”时,他告诉记者,香港仍有许多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优势,只要“饼做得足够大”,每个地方都可以“分到更多”。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环球时报-环球网/李昊摄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环球时报-环球网/李昊摄

和内地合作成为“无敌”

环球时报:我们注意到,这一次您率领一个高规格的70人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中包括多名政府高层官员以及来自工商界、学术界和科研界的不同人士。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您如何定位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

李家超:我希望利用高峰论坛这个平台,更好地推广香港、争取商机。这次我们的很多代表也和各地企业家建立了个人联系,他们有机会亲身介绍香港的优势和服务,这将更有说服力。

香港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促成者和受益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香港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有“八大中心”的定位,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4个传统中心,以及国际创科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4个新兴中心。我相信,香港在促进资金融通、吸引国际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环球时报:今年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去了内地很多地方,从北京,到广州、深圳,再到海南、重庆、贵州……我想您应该是来内地最频繁的特首之一了。作为香港的首长,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到内地考察?在所有这些“内地行”中,有没有一两件事给您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李家超:我到(内地)不同的地方去访问,去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事。香港最大的机遇是国家的发展,全面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最有利。

我去年年底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强化推动整个特区政府、香港社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意味着我们要与不同的省、市拉近关系,共同合作,互利共赢。我对这方面非常重视,也会继续到不同的地方建立(香港和它们的)合作关系。

现在香港已经与许多省市有不同的合作机制和体系。我经常和内地各省市的领导层分享我的一个想法,即我们的合作肯定是1+1>2的,香港会拿最好的出来,其他地方也拿最好的出来(合作),那我们就“无敌了”。

良性的竞争是有利的

环球时报:我们注意到,不久前您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三个东南亚国家。您怎么看“一带一路”框架下香港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前景?哪些是最有潜力的领域?以前人们常说香港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您认为香港未来是否能在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之间也扮演类似的角色?

李家超:香港有“一国两制”下中央赋予的独特地位。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集中国优势和国际优势于一身的城市,香港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用好这个优势。首先,香港可以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包括融资走出去、引进人才、科技合作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功能,这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本钱”。其次,香港很重视区域合作,希望与我们的邻居们搞好关系。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内地,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年两次出访中有一次就是去东盟三国,接下来还会抽时间去访问东盟其他国家。

此外,东盟还是帮助香港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助力。我很高兴这次在同东盟国家交流时,他们很多都表达了支持香港加入RCEP的态度。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推进好和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

环球时报:很多人把新加坡视为香港的“竞争者”,认为新加坡有取代香港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家超:香港和很多地方都是“既一同竞争,也一同合作”的关系。竞争是好事,有竞争才有进步,良性的竞争是有利的。其实我和新加坡领导层的关系也很好,我们经常互相交流,认为合作发展空间有很多。

我认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竞争。和对手竞争固然重要,但很可能有一天你已经超过对手,那不就没有目标了吗?所以,每一天我们都要成为自己竞争的对象,今天要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才是一个长期的、更有效的目标。

香港维多利亚港(资料图)

香港维多利亚港(资料图)

我时常跟同事们说,香港要和其他地区既竞争又合作,取人所长,去人所短,这对自身的发展是良性的。香港和所有国家、地区的合作也都旨在互惠共赢,只对单方有利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可能这一次你获益更多些,我少一点,但下一次我获益多一些,你少一些,这样就很好。

说到底,竞争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是经济的发展,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只要发展的“饼”做得足够大,每个人也都可以分得大一些,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大湾区是“11个1加起来”

环球时报:一些国际舆论认为,近几年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吸引力有所下降。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李家超:香港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吸引力。在世界排名榜上,香港有很多“No.1”:我们的投资环境是全球第一,我们的人民币离岸交易量是第一,我们还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城市,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在60多个先进城市中排名第一,我们还是唯一一个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却拥有5个“百强大学”的城市。香港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指标也很多:经济自由度、政府效率、创新环境等。香港有很多让世界其他地区羡慕的地方。

过去几年的疫情拖慢了香港在一些领域的发展节奏。世界上有些地方放宽疫情管控措施比较早,他们有一个时间上的优势,但我认为这种(相对于香港的)优势只是阶段性的。香港恢复通关后已全面和世界接轨,我们也在不同领域“追赶时间”。现在,特区政府的工作“一切以结果为目标”,很多市民也都认为,这一年很多事情进展的步伐要比以前快。我想这些都是香港(在国际吸引力上的)正面因素。

环球时报:不久前您表示,有信心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发展成为全中国乃至全球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是什么让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这么有信心?大湾区的构想也提出了很多年,您认为最近一两年大湾区的建设是否能迎来某种“大突破”?

李家超:我认为大湾区是全国最有发展优势的地方之一。现在,香港和深圳已经高度融合,和整个广东省也已经有很深厚的合作基础。9个城市,再加上两个特别行政区,我们各有优势,这已经不是“1+1”了,而是11个1加起来,协同效率很大。

香港有很多东西可以贡献给大湾区和国家。首先是人才,香港能吸引到很多国际人才,我们的大学国际化水平很高,处在世界前列,现在还有“一带一路”奖学金和交流计划。香港在会计、工程等专业领域的人才也和国际标准高度接轨。其次是科研优势,这几年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很多以前离开香港的科研人才,现在希望回来做研究。第三,香港实施普通法制度,与很多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相似,这些国家对香港的法律体系更熟悉和信任,这可以吸引到更多国际合作伙伴,也让香港能够成为一个国际贸易法律争端的仲裁地。

整个大湾区有8600万人口,生产总值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超过很多国家,这意味着大湾区可以作为一个很强的整体,去和其他国家竞争。我很高兴、很骄傲,香港可以有机会(为大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而香港也会从中获得很多,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

李家超:如果香港和内地这样做,我们就“无敌了”

责任编辑:刘德宾

我省公布首批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北京实行电动三轮车“持证上牌”,对民生服务行业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