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共建“一带一路”】穿越丝绸之路守护文化瑰宝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基建领域的中央企业,中国中铁旗下中铁科研院“中铁文保”团队沿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天山廊道,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从敦煌榆林窟、莫高窟北区保护项目,到火焰山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龟兹克孜尔石窟、罗布泊无人区楼兰古城保护项目,到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保护项目,开启了一场穿越丝路的科技维护文物之旅。

敦煌莫高窟北区保护项目

敦煌莫高窟北区保护项目

“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这句在古丝绸之路上流传下来的谚语,道出了希瓦古城的绝美和人们的向往。希瓦古城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阿姆河下游的绿洲上,自公元4世纪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有着“博物馆天堂”的美誉。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不仅亲历了东西方通商交流的盛景,更是中乌两国新时代文明交流互促的见证者。

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是中国在中亚开展的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人文合作的重要项目,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深度参与了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

在修复过程中,中铁科研院西北院组建了一支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探测、变形监测与测量测绘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组成的文保专业团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对症下药解决这座古老文化遗产的“疑难杂症”。

修复过程中,项目团队尽可能使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工艺,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念,修复补强建筑损伤,确保建筑形制完整、结构安全稳定,使建筑历史信息得到保留和延续。

过程中,项目团队学习当地历史、培育当地匠人,开创了民族宗教建筑本土化合作修缮的新模式,在治理建筑病害的基础上,让这座18世纪修建的古城重焕生机。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保护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保护项目

希瓦古城修复成果得到中乌双方的高度认可。2017年5月,中乌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乌两国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高度评价希瓦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将继续推动在考古、文物保护和修复、专业人员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铁文保”团队化身文物守护者、文明传承者,沿着厚重的历史脉络,勇担历史使命,践行社会责任,已完成包括43项世界遗产保护在内的近600项文物保护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中铁文保”团队正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的工作理念,在更广阔的领域中,继续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续写文明互学互鉴、民心相连相通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俞昭君】

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4星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石化:携手同绘“一带一路”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