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情怀 | 青春之花在社区绽放

“小高早上好,咱们的电动车充电棚还好用吧,可不能在屋里给电动车充电哈。”“张大妈,您身体还是这么硬朗,要经常出来晒晒太阳啊。”10月7日一大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解东社区党委书记车志龙一边检查居民区安全设施维护情况,一边热情地与社区居民打招呼。

从事社区工作以来,车志龙早已和社区居民熟络得像一家人。从探索群众自治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到利用信息网络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2023年,车志龙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200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车志龙来到解东社区任社区协管员。解东社区有常住居民2600多人,大小型企业250家,商铺360多家,是一个开放式综合社区。由于很多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所以,当时的解东社区存在环境卫生状况差、居民私自占用公共空间、饲养无证犬等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车志龙一人挑起了保安员、保洁员、楼栋长等多项职责。在与社区居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缺乏居民自治是解东社区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车志龙认真研究社区具体情况,探索出以“楼长之治”推动群众自治的社区管理模式。他将社区细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支部,同时发动居民推选了44名楼栋长,让居民的大小事情都有人关心、有人管理,实现了“邻里互助、自我服务、共治共享、楼栋同乐”。

理顺了社区居民自治,车志龙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他把每个“网格”都单独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实时掌握着社区动态。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生病时,他是知冷知热的“好儿子”,无微不至地上门照顾;邻里有矛盾时,他变身调解员,将纠纷化解于萌芽,避免小事拖大;在民生服务中,他是无所不能的“流动探头”,修葺腐蚀水管、增设照明路灯、保养电动车充电棚,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烦心事、操心事。

76岁的俸大伯切身感受到车志龙给解东社区带来的变化,逢人便夸:“小车是个好干部,无论刮风下雨,只要社区居民有需要,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到场,我给他五星好评!”

在日常工作中,车志龙逐渐意识到,随着时代发展,仅仅依靠人力难以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更高要求,而且解东社区居民大多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上班时间难以到社区反映问题、办理事务。那么,能否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2012年以来,车志龙利用自己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建设“智慧社区”。从建立居民微信联络群、搭建邻里互动联络平台开始,他一步步进行尝试,将越来越多的社区事务搬到了网上社区服务平台。

“社区定于5月11日下午3点在社区活动室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欢迎各位居民积极参与。”“2023年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通知……”每天,车志龙牵头建设的“网上居委会”总是热热闹闹。社区居民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阅社区日常工作,查找社保、民政、卫健等相关事务的办理程序和所需材料。社区服务不再受“8小时”工作时间约束和固定地点的限制,居民只需要轻敲键盘、点击手机屏幕,很快就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处理和答复。

“以前,我们到社区办事常因证件材料不全或其他原因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现在通过线上申报、线上审核,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前不久,到解东社区进行居住报备的高大哥通过“网上居委会”向社区网格员进行咨询后,在线提交材料、更新居民居住信息,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两分钟。

通过解东社区的“网上居委会”,不仅社区日常事务能得到快速处理,而且居民们也可以在线上反映社区管理中的问题、生活中的烦心事,社区干部看到后会在线下第一时间解决。

“经常有陌生人进入我们小区。”“我家门口的快递丢了。”……有段时间,社区居民接二连三地反映居住安全问题。于是,车志龙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解东社区的居民小区、院落和楼道都安上了智慧门禁,社区居民刷脸即可开门,既方便了社区居民出入,又防止陌生人随意进出,社区也更加安全了。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就是要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车志龙说。(通讯员曹丽萍陈多明)

相关阅读:
创洞潜亚洲纪录潜水员广西失联,“洞穴潜水”究竟有多危险? 凉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 开启重复举报常态化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