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通向繁荣之路》纪录片 听听主创怎么说:揭秘规则标准“软联通”背后的故事

来源:央视网

“一带一路”这十年,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加强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来听《通向繁荣之路》纪录片主创的分享。

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分集导演徐可:

《通向繁荣之路》第三集,主要讲的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怎么来制定这种标准,打通贸易壁垒。其实第一次拿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是感觉有点懵,因为它是属于有点揭秘性质的,基本上我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功课,一直在和我的撰稿赵曙光在学习,不停地跟各个职能部门打电话沟通、开电话会议。最终,我们这一集独家挖掘到像RCEP谈判这些年怎么谈的、中欧班列怎么打通的。

这十年间,我们真正的是把中欧班列,打(造)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品牌。中欧班列大家都以为就是一趟火车对吧,上面挂了一些集装箱,但是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年中国到欧洲的铁路它是打不通的。像中国到哈萨克斯坦,出境之后我们需要换轨,观众可能会以为是不是把轨道都换掉,其实就是换车。咱们国家用的轨道是标准轨,哈萨克斯坦是宽轨,所以这个车啊,就不能在一条线上跑过去。你需要到阿拉山口,把集装箱从一辆车,吊到哈萨克斯坦的板车上。

“一带一路”这十年,一些内陆的城市像西安、重庆、成都,都变成了一些产业基地。原来阿拉山口只是咱们中国边境上一个小镇子,阿拉山口站的(老员工说),以前拿着这个票据,都拿麻袋来换(票),有一年票据单子,因为山口的风比较大嘛,把票据吹得满天都是,这个是属于事故啊,晚上下着个雪,(他们)就拿着手电一张一张找,找了一夜把所有单子全部都找回来。现在你看,无纸化办公啊,24小时海关,铁路这些等等部门吧,现在都属于24小时不间断办公。以前是个小镇子,现在是车水马龙,这十年的变化非常大。

然后RCEP呢,大家可能觉得跟老百姓关系不是太大,(其实)老百姓现在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你的水果篮越来越丰富,就是跟RCEP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这个谈判的一个过程,我拿了一个文件,上面七七八八画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国家的声音,它都不一样。这是经历了十年的谈判,最终协议才生效。“一带一路”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你的生活更便捷。之前我采访过在中国做菜的一个外国人,他说以前我只能通过家里把(调味)材料给我寄过来,现在我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所有我需要的(调味)材料。

我现在去超市里买个水果,会看这些水果的产地,比如芒果我会看是不是(产自)柬埔寨啊、今天又增加了什么新的品种,我会更加去关注,中国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联系。

这集片子做完了之后,让我觉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把这一系列的规则给它打通,包括这种标准制定,都是各种各样微小的工作来逐步推动出来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太多国家的经济,包括(带给)老百姓的幸福感。

相关阅读:
第134届广交会今天开幕 展览规模创新高 南阳迷笛音乐节后,他们逐渐选择了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