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韩轩方非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京举行,10月15日,位于国家会议中心E1、E2展厅及前厅的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启动试运行。新闻中心不仅将充分满足记者的工作需求和融媒体报道需求,还拥有科技文化互动展示等诸多特色,反映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成为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窗口。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新闻中心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设综合服务区、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新闻发布区、广播电视技术服务区、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媒体餐饮和茶歇区、运行保障办公区八大功能区,配置广播级公共信号播放设备、专业办公设备设施,覆盖高速网络的新闻中心,将为各国媒体提供广播电视、公共信号、新闻采访、信息资讯及交通餐饮等服务。

新闻中心可支持多达10路高清公共信号,并设有互联网推流服务,可实现多码率、多编码方式的网路分发场景。同时提供素材文件转码,助力实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融合报道。在网络通信方面,新闻中心实现千兆到桌面、千兆WIFI接入和千兆5G视频回传,通过主备链路,安全高效满足记者高速上网和报道需求。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走进新闻中心可以发现,景观设计别具匠心,以论坛主视觉蓝色为主色调,将水墨画、丝绸、瓷器、中国传统建筑檐口等元素融入其中。在媒体公共工作区两侧,矗立两本打开的“书画”,分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书画”中描绘共建国家标志性建筑及合作成果,用手机扫码,即可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将古丝绸之路的场景叠加于书画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媒体公共工作区大屏两侧,选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标建筑剪影,结合大屏动态主视觉山丘、山峰、水纹、海浪、驼队和十条光带,反映着十年来共建国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五通”“五路”的合作理念。餐饮和茶歇区的墙体以《丝路山水地图》、原创《水墨北京》画作为基础,装配瓷器、画片,茶歇区搭设丝绸质感的纱帐,使各国记者在闲暇之时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在新闻中心,各国记者还可以沉浸式感知北京作为首都的魅力。在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记者可以通过8K、360度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展示北京市落实“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所取得的成就。8K体验区伫立着18米宽的小间距、高分辨率8K超高清半环绕三折式大屏,以3D建模仿真方式搭建北京中轴线、北京城市副中心、奥运会场馆、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标志性场景。走进360度虚拟拍摄体验区,记者只需在环绕的绿幕中和镜头互动,现场拍摄的高清影像即可与通州运河燃灯塔、慕田峪长城、颐和园等场景实时融合,领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魅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人工智能创作体验区吸引了不少记者驻足,记者只需在触控屏上随笔作画,结合AIGC技术创意就能生成一幅唯美的中国山水画,还可以对着摄像头拍照,视频捕捉技术便渲染出身在天坛祈年殿、三里屯、杨梅竹斜街等北京地标的动画短片,展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果,宣传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就。

在国家会议中心E区上方广告位,以“非凡十年新时代首都风貌”为主题的首都风貌图片展,挂置18张代表北京城市形象的风光、建筑、人文等图片,集中展示新时代北京这座古城的崭新容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试运行,互动区引驻足

新闻中心还设置了非遗传承人的现场互动体验。现场展示景泰蓝、木版水印、彩塑京剧脸谱、仿古瓷、京式旗袍和同仁堂中医文化工艺等,记者可在此亲手参与体验,使其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10月16日至18日,新闻中心将正式运行。

责任编辑:刘光博

洞庭湖迎来今年首批冬候鸟 保护区提供全方位“保驾护航”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第四集《心手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