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12日电题:安徽省颍上县:产业融合谱“兴”篇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
农田四周的水面逐渐干涸,一株株承载希望的稻穗饱满低垂。58岁的脱贫户杜大之欣喜地说:“再烤田三五天,稻子就能收了。今年是个丰收年!”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润河镇陶徐村,杜大之搞起了稻虾综合种养。九年前,杜大之一家因病致贫。“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我从2018年开始把农田改了,夏能种稻,春能养虾。综合种养让效益立马不一样了。”杜大之说,今年一季虾亩均收益近3000元,加上水稻收益,日子过得很不错。
润河镇地处淮河干流南润段,自确定为淮河行蓄洪区以来,这里累计行洪多达15次。“每次行洪,水深平均六七米,不仅农田被淹,就连低洼地里的农房也在水里泡着。”颍上县水利局副局长李靖说。
为了适应淮河行蓄洪区发展实际,近年来,颍上县引导扶持沿淮地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按照“宜水则水、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推进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蔬菜“三水”产业。颍上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乡村产业发展的谢宁告诉记者,目前颍上县稻虾、稻泥鳅、稻蟹等综合水产养殖31万亩,莲藕、茭白、菱角、芡实等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鸭、鹅等水禽养殖超300万只,“三水”产业带动5.12万户脱贫户年均增收约3500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民富则乡村富。2019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颍上县脱贫摘帽。颍上县副县长吴彬说:“福泽于民的淮河,曾经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如今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起人水和谐的生态经济。”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游人如织。脱贫户马典双在此从事动物饲养工作。“我在景区里每个月工资2100元,还管吃管住,日子过得很舒坦。”马典双说。
曾经的八里河风景区是颍上县八里河镇地势最洼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洪灾后,当地干群加固堤坝、兴修水利,打造出八里河风景区。”安徽八里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标说,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八里河风景区旅游人数超过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600万元。
10月1日,八里河风景区内游人如织,停车场里停满了汽车。(胡昊摄)
化水害为水利。2017年以来,颍上县推进淮河干流堤防加固和行蓄洪区庄台整治,曾经脏乱差的庄台变身淮河文化打卡地;结合水文化、水旅游开展水土保持与河流生态修复……如今,行走在颍上,移步易景。曾经蚊蝇丛生的五里湖变身湿地公园;“九曲十八弯”的颍河故道林幽径曲;曾经河道淤塞的保丰沟经过整治,犹如一条绿带镶嵌在城区周边……
“从穷在水上、困在水上,到富在水上、美在水上,颍上正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谋划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吴彬说,未来颍上县将深化水患治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立足实际培育特色产业,突出龙头培育、带农增收,建设展现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