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都商报:撞坏15米护栏要赔10万多? “天价护栏”不该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说“天价护栏”是对车主的伤害,明显有违公众认知的“成本价”,何尝不是对公共资金的侵犯?

又见“天价护栏”!9月20日晚,一名网友驾车不慎撞坏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滨江路中间5节护栏一共15米,结果被索赔10万余元。近日,该网友将遭遇发到网络上,引发关注。

9月26日,宜宾市城市和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是下属的施工单位觉得这名车主态度不好,于是虚报价格10万多元。该集团获悉此事迅速介入进行了处理,经过协商,要求车主赔偿1万余元,这也是成本价。

今年7月,发生在山西运城的“天价护栏”事件让人记忆犹新:一男子撞坏长度共计10米的护栏,维护方开始要求赔偿15601元,后经协商降至9000元。当时,网友纷纷吐槽维护方漫天要价,但相比起最新的“天价护栏”,又似乎要“良心”不少。实际上,这也正是此类事件饱受质疑的关键所在——马路护栏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两起“天价护栏”事件都存在“漫天要价”的情况。在运城“天价护栏”事件中,维护方的解释是“出于应对赔付方砍价的考量”。这种解释的荒诞之处在于,损坏护栏之后不是照价赔偿,而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姑且不说讨价还价的依据在哪里,如果没有“还价”,是不是注定要吃“哑巴亏”?同样是“漫天要价”,最新的理由更离谱:车主态度不好。赔偿不是处罚,施工单位不是执法者,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和口气呢?

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但普通人根本不知道马路护栏应有的“价”。生活常识告诉大家,马路护栏一般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无论其材质具体是什么,价格都不会太高。但是,往往只有在撞上之后,车主才会感受到“天价护栏”的切肤之痛。

关于“天价护栏”,施工方不仅会以特殊材质和工艺作解释,同时还会以各种人工成本为依据。修补损坏的护栏,肯定不能单纯计算材料费,综合考虑人工成本没问题,问题是人工成本需要怎样计算?以宜宾“天价护栏”开具的账单为例,其中不仅有20名工人的工时费,还有7名工人的误工费,甚至还有1350元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这些费用到底有什么依据,又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公路管理机构,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处理。但现实情况是,公路管理机构往往只调查事故原因、确定赔偿责任,如何赔偿、赔偿多少往往交由施工单位来处理。由于缺乏透明的价格体系,自说自话的施工单位很容易“漫天要价”,导致“天价护栏”时有出现。同样因为价格不透明,即使施工单位真拿出了“良心价”,往往也很难得到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护栏受到损坏。无论是从维护公共利益,还是从节约财政资金的角度,都有必要公开护栏成本,并明确相应的管理维护流程——如果说“天价护栏”是对车主的伤害,明显有违公众认知的“成本价”,何尝不是对公共资金的侵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赵志疆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在北京链家500万买二手房可节省8.5万 其他中介会跟进么? 千元高端酒卖不动 三五百中端名酒打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