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泱泱文脉,源远流长。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名胜古迹多如牛毛,奇观美景不胜枚举,但唯有一处堪称“文化圣地”——那就是孔子故里——位于山东济宁曲阜的尼山圣境。

这里因儒家文化而千古流芳,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而扬名世界。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来之际,不妨沿儒风文脉来到尼山圣境,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01游圣人故里,追寻文脉之根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仁爱”传世的孔子,就诞生于五峰并峙、五川汇流的尼山。

尼山原名“尼丘山”,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与泗水县、邹城市交界处。2574年前,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自此,孔子降生的“夫子洞”便成了后人朝圣的必游之地,尼山也成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之地,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万里碧空下,秋日的尼山漫山叠彩。高达72米的孔子雕像平和地俯视着大地,寓意着“孔门七十二贤”。落日为其镀上金光,仿佛也为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所感。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观川亭与石桥、碑亭见证了夫子观五川汇流时的喟叹,也见证了时光飞逝。始建于宋、金时期的尼山孔庙巍峨壮观,歇山檐、琉璃瓦装点着元代木结构风格的大成殿,《重修尼山孔子庙记》碑等文物与珍藏,见证了后世对圣人的敬畏与崇拜。

大音无声,传云章于千载。妙笔天工,存文脉至万年。中书左丞王懋德所建的尼山书院承载着圣人教诲,将万卷典藏与朗朗诗书世代相传。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如梦似幻的粉黛草花海将记忆带回千年前的圣水湖畔,走过泮水桥,便开始了一生的礼乐教化。自“入泮”(入学)的那一刻,孩童们开始读书启蒙,十五岁时进入学宫开启五年六教的学习,至二十行冠礼、三十而立,方能承担起为人、为家、为社会的责任。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

“凤鸟至,河出图,洛出书,圣人生,天下昌”。又到9月28日,又是一年公祭孔子大典。“而立门”两侧,庄严的节奏自钟楼、鼓楼奏响,延续着两千多年的礼乐传承让儒家文化生生不息,一代代人以祀典形式传达着对孔子和儒家圣贤尊崇与礼敬。

02习“五常”之道,传承儒家文化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依山而建的大学堂中,七十二贤廊复原了贤者传道授业的场景,颜回、子贡、子路、子张生动形象。孔子将教学融入了与学生们的互动日常,成就了“孔门七十二贤”的美名,也成就了后世传颂的经典。

中国文化把五行、五色、五方一一对应。“仁、义、礼、智、信”五厅也与五方、五行以及五色一一对应,将儒家思想智慧融入新东方古典的建筑风格。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在仁厅的书香中手读论语,执笔誊抄先贤哲思,心静,则心境不同。细细品读先贤教诲,眼前的画面仿佛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课堂重叠。

无论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反躬自省,还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修身克己,亦或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行事方法,都能给人生以深刻启发。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方方正正的信厅,寓意着“诚信立身、方正做人”。厅中,讲述“季布一诺、退避三舍、季子挂剑、徙木立信”的漆画展示着信义之重。

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忠信,行笃敬。”“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心中的“信”不只是立身之本,更是社会道德中的信义,是取信于民的国之大“信”。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圆形的智厅之中,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铜塑展示着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汇通;素雅的义厅中,《赵氏孤儿》《将相和》《桃园结义》三幅瓷板画阐述着“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子向来崇礼尚礼,红色的礼厅中,尼山礼乐图讲述了古代人生中重要的典仪。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这里习“五常”之道,了解圣人生平,传承儒家文化,“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03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磐声钟鸣,一场以“礼乐文化”作为主题,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阶段所涉及的重要仪式为主轴线,融入现代表演形式和科技手段的礼乐大秀《金声玉振》徐徐展开,研圣人足迹,探千年智慧。

独秀前哲,金声玉振。参考孔子自诉的人生历程,太荒之始、启蒙开智、少年授读、君子加冠、大婚仪典、习礼修德、齐家治世、荣归故里、圣贤大成九个篇章,展现了君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尽显孔子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科技与文化交汇,数据与历史共舞。八音乐器、巨幅竹简、传统服饰与全息影像、舞台装置、大型机械相遇,几小时时间便可带领观众穿越2500年的时间长廊。当历史文化融入现代艺术形式,诗、乐、舞的展现都别具新意,令年轻人也能沉浸在古典礼乐的氛围之中。儒家思想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创新,仁爱礼乐的教导也变得生动又有趣。

近几年,山东持续加大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尼山世界中心组织实施“尼山学者”计划、“青年汉学家培养计划”、尼山讲堂等项目,持续推进《论语》译介工程,推动出版《儒典》《儒学百科全书》等丛书,与北京大学等16所院校合作办学,联合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已达480名。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尼山圣境以“明礼生活方式”为核心文化主题组织研学活动,孩子们通过入泮礼、束脩拜师礼、乡射礼等传统礼仪研习,以及开蒙祈福礼、尼山食礼、礼敬先师等尼山现代礼仪研习,在实践中了解儒家文化,感悟明礼生活方式。

入尼山圣境,赏《金声玉振》,践行文化“两创”

无人机秀、沉浸光影秀,科技让人们能够与孔子展开一场场间隔千年的对话,让圣人的思想光耀古今。尼山圣境出现在一个个年轻人拍摄的国潮大片、国风短视频中,他们用更新、更潮的方式传播着儒家文化与山东文脉之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交化裂变,迸发出越来越强的社会影响力。

而已延续九届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不仅是国学、国风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盛事,更是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文明史上持续书写着灿烂的华夏篇章。

(文中图片除首图外均来自尼山圣境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鹏林

多人购买内部低价房被骗?西安 :警方已经立案,11名嫌犯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福建南安:一体履职,为孩子撑起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