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我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体味秋收 致敬耕耘

新华社哈尔滨9月23日电(记者孙晓宇)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负责“三农”报道的记者,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到秋收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描绘火热的秋收图景。去年和今年的丰收节,我都来到了有着“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美誉的黑龙江省五常市。

秋日午后,阳光温暖柔和,缓缓照耀在每一粒稻谷上。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将一颗颗饱满的稻粒尽收仓中,浓郁的稻香扑面而来。

五常市三面环山,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稻种植面积250余万亩,出产的稻花香大米闻名全国。然而,今年这里的秋粮收获来之不易。8月初,受台风影响,包括五常市在内的黑龙江省多地遭受洪涝灾害。

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是我连续跟踪采访了3年的采访对象。他所在的合作社吸引全村100余户农民加入,共种植了1万多亩稻花香水稻。今年春耕,我来到合作社的插秧现场,看到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被人工移栽进大田,寄托着农民对于丰收的希望。

合作社所处的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是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拉林河、牤牛河在村内交汇。洪水导致合作社的水稻不同程度受灾。当时的积水有近两米深,合作社仓库的墙上,仍可以看到水漫过的痕迹。加工大米的设备、包装材料、待加工的稻谷都被水浸泡,社员们积极检修设备,进行生产自救。

农业保险公司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快速理赔。对于部分过水水稻,农民们在当地农技部门指导下,抢排田间积水,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生长。

9月1日,合作社大米加工车间恢复生产。仓库内,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一包包大米打包发运,一阵阵撕拉胶带的声音,此刻也变得悦耳,人们忙碌且充实。

“坐拥五常这片肥沃的土地,只要人在、地在,就有希望。”于殿红说。

有人形象地说,全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从五常放眼广袤的黑龙江大地,这里粮食播种面积超过2亿亩,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尽管前期该省局部地区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农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往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连丰”。我们看到,全省的其他地方,正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技相融合的方式,提升作物单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受灾地区的粮食损失“补回来”。

我想,这就是勤劳的黑龙江儿女,对身体力行端牢“中国饭碗”的最好诠释,而我也将继续用双脚丈量黑土地,记录好他们的担当与奉献。

在这个属于农民的节日里,让我们一同致敬耕耘,礼赞收获。

相关阅读: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 亚运今日看点 | 开幕式今晚上演!这些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