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在河北吊装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李代姣王守一通讯员李燕茹)9月20日上午,中国牵头研制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SKA)射电望远镜项目(以下简称“SKA项目”)中频天线结构进入建设阶段后的首台天线,在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中国电科54所)测试现场正式吊装。

这是SKA进入建设阶段以来建成的首台天线,标志着中国在SKA核心设备研发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为世界成功提供“天线解决方案”。网络通信研究院作为SKA天线结构工作包联盟的牵头单位,将联合团队内部来自南非、意大利等国的科研及工业机构,共同完成SKA天线结构工作包天线的建设任务。

据了解,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KilometreArray,SKA)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镜总接收面积达1平方公里。其台址位于澳大利亚、南非及非洲南部8国,在约3000公里的广袤荒野中,将建设约3000面天线,组成“地球巨眼”。相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SKA的灵敏度将提高50倍,巡天速度将提高1万倍。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郑元鹏认为,SKA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重要机遇,开启人类探测宇宙的新纪元。它将致力于探测宇宙、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寻找更多星系,搜索外星生命等并揭示和回答关于“基本力”问题。

“SKA天线在天线效率与波束变形、指向精度、电磁屏蔽与电磁兼容等天线核心关键指标上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带给设计与研发的挑战前所未有。”SKA中频天线结构项目总设计师杜彪说,为满足高电磁兼容性和高指向精度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网络通信研究院对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动态仿真、标校、调试、测试方法和测试验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完成了高电磁兼容性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加工和集成,实现了千分之三的高指向精度。此外,在天线主反射面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网络通信研究院探索出有效的成型工艺,实现了大面板精密成形,面板精度达到0.03至0.1毫米,面形精度优于100微米,代表了国内面板设计与制造的最高水平。

“SKA中频天线建设任务是高质量推动我国参与SKA履约的一项重要进展。”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徐小刚说,“我们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各方通力配合,为SKA大科学工程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相关阅读:
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10月20日至30日举办 十年后,损害赔偿金终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