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鸡鸣山:一峰飞来高插云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如意张家口日报记者吕慧管建霖和颖许冬全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

在下花园洋河北岸,一座孤峰傲然耸立,它就是有着“飞来峰”美称的鸡鸣山。元朝诗人郝经用“一峰奇秀高插云”来形容它的独立与高峻。来往张家口和北京之间,鸡鸣山是必经之地。这座一年四季独秀于群山之外的京西孤峰,总是让人心驰神往。

名山古刹:汉光武帝亲笔御题

秋高气爽,正是登山好时节。远远望去,鸡鸣山拔地而起,形似熊熊燃烧的烈焰,奇秀,俊美。行至山下,仰望这座气势磅礴的塞外名山,巍峨、挺拔,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据地质专家考证,它形成于大约10亿多年前的一次大地震。当年,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强大的地壳引力,使沉寂多年的岩层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这座孤峰。

此山缘何叫鸡鸣山?它名字的由来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一,《史记》中曾记载,在春秋末年时期,晋国的诸侯赵简子病逝以后,其子赵襄子即位,用计杀掉了亲姐夫,也就是代国的国君,随后又想杀自己的姐姐。姐姐知道真相后,自杀身亡。老百姓为了纪念她,为其修建了祠堂,后来山上野鸡比较多,经常落在祠堂的房顶上,改名为鸡鸣山。其二,传闻唐太宗李世民来此山,经常听到野鸡鸣叫,于是被随行书记官记录,在鸡鸣山还有个碑文,上写:“唐太宗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

进入鸡鸣山景区,穿过曲折的文化长廊,便可看到上面写有“鸡鸣山”三个大字的牌坊。同行的导游告诉我们,牌坊在这里起到一个山门的作用,在两旁的柱子上雕刻着“知水仁山地,风光霁月天,青山做主人,好鸟为朋友”,横批是“诸神正路”,据说这是汉代光武帝亲笔御题。

皇家花园:萧太后修亭避暑

从右边的门洞穿过,映入眼帘的是三块体现鸡鸣山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文化主题思想汉白玉浮雕。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八是鸡鸣山庙会日,前来进香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拾阶而上,正对山神庙。右手边一条小路,可以通往高33米、7层高的临济光明塔,为鸡鸣山标志性建筑。

顺着山神庙,沿碎石铺成的“之”字形小路盘旋而上,可谓移步换景。秋天的鸡鸣山不像夏季般炎热,偶有丝丝清风吹来,沁人心脾。再往前走没多远,为财神庙。从庙门进入,可以上到二层院子里。在院中,放着装有清水的古盆,据导游介绍,用双手摩擦盆的双耳,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于是,我们纷纷开始尝试,发现随着手的摩擦,平静的水面先是从四周荡起涟漪,而后波纹互相交叉,渐渐整个盆都晃动起来,蔚为神奇。

再往前走,便到了一座造型美观、古朴典雅的凉亭。据说宋辽征战期间,辽萧太后在鸡鸣山下屯兵居住,先后建造上、中、下三处皇家花园,下花园也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相传,萧太后惧暑,在鸡鸣山修建了这个凉亭,因此该亭得名萧太后亭。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

景秀峰奇:康熙帝青石歇脚

半山腰的永宁寺被当地人称为“中寺”,到达中寺,就意味着鸡鸣山已经爬了一半。永宁寺也是鸡鸣山上最大的寺庙。从中寺出来,远远地看到了著名的骆驼峰,左边那昂扬的是驼头,高耸的是驼峰。行至路驼峰下,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獒头岩,仔细观察,确实和獒头的形状类似,我们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走多远,一块又大又平坦的石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离近一看,上面刻有“卧龙石”三个大字。导游告诉我们,相传康熙皇帝在行走累时,在此歇脚而得名。

山路越来越难行,到达山顶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山路边有一洞,上书“朱砂洞”,可以看出,洞里的石头是朱红色。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恭扫北时被困在鸡鸣山,时值六月,天气炎热,很多中了暑的士兵吃下洞中朱砂痊愈。打那以后,人们路过此处都爱挖一点祈福,长此以往,本身是平滑的石壁就变成了一个洞。

临近山顶,就看到了被称为塞外一绝的避风桥,它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风桥横跨于鸡鸣山西顶峰与一断崖之间,约二十米长,悬空而出,十分险峻。避风桥的出名,不因其险,而在其妙。鸡鸣山顶海拔1140米,山高风大,应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一上此桥,顿觉风平气静。当我们登上避风桥时,确有此感。

跨过避风桥,就是南天门,再往里走就是碧霞元君庙了。碧霞元君庙是香客最多的地方,人们纷纷来此求多子多孙,据说非常灵验。据说,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父母住在泰山,又叫泰山奶奶,或泰山娘娘。鸡鸣山因此又叫奶奶山。

站在山顶上向下看,一切美好尽收眼底——一边是四四方方的鸡鸣驿古城,另一边是洋河穿城而过,风景秀丽的下花园正在它的注视下,书写着精彩的发展故事。

相关阅读:
“大国重器”频出!大科学装置 带动本土产业链大发展 “员工将女顾客掐脖拖回收银台”,优衣库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