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写:乌鲁木齐对话阿斯塔纳:种下防风御寒的绿色卫士

新华社乌鲁木齐/阿斯塔纳9月19日电特写:乌鲁木齐对话阿斯塔纳:种下防风御寒的绿色卫士

新华社记者葛晨张家伟马峥

乌鲁木齐市西边有一座“妖魔山”。曾经这里一片荒凉,是当地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今这座石头山旧貌换新颜:在山顶观景台,越过满眼绿林俯瞰乌鲁木齐,成为网红打卡项目。

20多年来,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中国新疆的经验技术日益成熟。这些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正随着“一带一路”绿色合作走向世界。

在新疆以西1400多公里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新疆生地所”)与哈萨克斯坦塞富林农业技术大学等机构展开合作,建成23公顷的绿化示范区,还在阿斯塔纳附近的农场,建立2.3公顷植物种质资源苗圃。

阿斯塔纳素有“冷都”“风都”之称,每到冬天寒风刺骨。多年来,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在这座城市周围建设规模宏大的首都圈生态屏障。新疆生地所的合作项目,也为这一努力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动能。

阿斯塔纳周边地区,大风肆虐,冬季极为寒冷,加上盐渍化土地,植树造林困难重重。新疆生地所的专家们扎根林田,针对当地的环境特点制定了专门应对措施。他们引进能适应当地环境的高抗逆树苗品种,改造地形便于树林成长,还用上了“种前假植”“盖雪保护”“泥浆蘸根”等办法,有效提升存活率。

在项目负责人、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王永东看来,这座示范林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这些成功种植的绿树,更在于它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荒漠草原地带转变成森林生态,涉及土壤中水分承载力的问题。需要根据降雨量、地下水含量、不同树种的耗水量,以数据为支撑、科学选择合理树种和种植密度,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早衰的‘小老头树’现象,”他说。

荒漠治理的中国经验来之不易。“妖魔山”本名雅玛里克山,当地人叫它雅山。乌鲁木齐居民谢辉还清晰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上山开荒种树的情景:人们背土上山,用十字镐在坚硬的石头上砸开树穴,“风很大,帽子被吹没了,鞋子掉了,手上也起了泡”。

荒山变青山,不仅有群众齐心奋斗,更离不开科技支持。“我们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精选树种,还使用自动化滴灌技术,引水上山。”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园林管理局副局长钱立龙说。如今从卫星图上看,雅玛里克山完成绿化约2300公顷,实现了绿化全覆盖。

从塔克拉玛干、毛乌素、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到整个“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成效有目共睹,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借鉴。

王永东说,中哈合作的示范林应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水定绿,树木种植的密度大幅下降,防护效益反而提升了很多。从实施到结果,都有翔实的数据支撑,哈萨克斯坦方面的专家看了赞叹不已,纷纷表示要来中国进一步考察学习,期待未来更深入合作。

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研究大学森林资源与渔猎科学系主任达尼·萨尔谢科娃告诉记者,这片示范林有许多创新之处,比如种植了以前在哈萨克斯坦从未种过的品种,能有效阻截冬季暴风雪。

萨尔谢科娃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有许多相似的地理条件,因而中国培育树种和造林经验在这里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希望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下,两国绿色合作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合作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也从很多当地的做法中受到启发,收获新的方法和智慧。”王永东说,希望更多人一起来共商共建共享绿色“一带一路”,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参与记者:郭雨祺、张继业、周生斌、张晓龙)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西安警方通报“男子就餐时谩骂骚扰陌生女子”:3人被行拘 交通运输部: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