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重要问题多轮讨论,令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中美“马耳他会谈”超12小时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李准环球时报记者白云怡陈青青王琪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柳直]当地时间9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马耳他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多轮会晤。这是双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举行的第二次会晤,也是一段时间以来,中美高层密集互动的重要一环。今年5月,两人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会晤,就多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在当时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低点的背景下,这被认为是两国紧张局势可能正在缓和的一个迹象。而此次王毅与沙利文在马耳他再次举行会晤,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媒体视为“在美中关系面临各种经济和安全问题的关键时刻进行的一次会晤”,“是美国努力修复与中国严重紧张关系的重要一步”。一些国际媒体特别提到,这次会晤可能为中美领导人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互动铺平道路。近来,中美双方高层进行了多次接触,但与此同时,美国在一些领域并未放弃对中国的打压行径。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华盛顿近期在对华策略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整体对华政策没有改变,此次中美高层会晤为两国元首未来的互动打开了“想象空间”,但两国关系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还要看美方是否做出更有诚意的举动。在结束与沙利文的会晤后,王毅将赴俄罗斯举行中俄第十八轮战略安全磋商。

对重要问题多轮讨论,令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中美“马耳他会谈”超12小时

讨论时间最长的是台湾问题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寻求稳定陷入困境的两国关系”,王毅和沙利文会晤的消息发布后,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立即予以追踪报道。美国“政治新闻网”称,此次会晤是“为缓和美中关系做出的新尝试”。美联社称,此次会晤意在两国关系紧张之际负责任地管控分歧。

参加此次会晤的中国外交部高级官员18日对《环球时报》等媒体介绍说,此次会晤中,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亚太局势、乌克兰危机等进行了多轮讨论,超过12个小时。会晤是坦诚、实质性和建设性的。

该官员表示,双方同意继续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双方高层交往,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王毅强调,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些是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中国的发展进程是任何国家都阻挡不了的,中国人民正当的发展权益不容剥夺。

该官员透露,双方在会晤中讨论时间最长的是台湾问题。王毅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指出台湾问题最本质和最根本的现状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在于台湾民进党“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一些域外势力的支持更加明目张胆。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正确方向是坚决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

在乌克兰问题上,王毅强调中国不是冲突当事方,也不是引发危机的原因,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绝不会火上浇油,更不会趁机谋利。

“这次会晤是保持开放沟通渠道和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白宫当地时间17日也称,双方在美中两国领导人2022年11月巴厘岛会晤的基础上“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和建设性的讨论”。一名美国官员告诉该国媒体,“双方承诺在关键领域进行磋商”,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方面。另有美国高级官员透露,“一些微小的迹象”表明,北京方面准备重新开放一些用于缓和两国冲突的跨军事交流。此外,双方还探讨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对话、进一步支持和便利两国人员往来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均提到,此次会晤是坦诚、实质性和建设性的,说明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有帮助的会晤。但从新闻稿的遣词造句来看,双方的态度都非常谨慎克制。吕祥说,此次中美会晤可以看成是双方自6月到8月一系列高层沟通的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晤选在地中海中部岛国马耳他举行。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选在第三方国家举行会晤,是外交上的习惯做法,是为了确保双方的对话务实且富有成效,避免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受到其他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方希望进行更多会晤

在报道此次中美高层会晤时,多家国际媒体提到,这是美中官员之间近期一系列高层接触的最新一次。此前一段时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等多名美方官员先后访问北京与中方官员见面。路透社18日称,美国白宫在最新声明中强烈建议美中之间举行更多会晤。彭博社此前称,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近期有可能率团访华。而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八届会议举行期间,美方也有可能与中方进行接触。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正试图推动美中两国元首举行会晤。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美国政府官员一直在为可能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后举行的美中两国领导人会晤做准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8日就“习近平主席是否计划出席11月于美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相关提问回答说,中方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为重要多边经济合作机制的作用。我们愿同各方一道,推动今年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关于中方与会情况,如有消息,会适时发布。

在谈及中美领导人未来是否有可能互动时,多名分析人士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中美双方同意继续保持高层交往,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美方没有创造太多积极条件和氛围,其在对华政策上经常言行不一。

王毅在与沙利文会晤时指出,中方始终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反对以竞争定义全部中美关系,反对以“去风险”为名行“脱钩断链”之实。王毅就美方对华科技打压以及单边无理制裁中方企业、机构和个人表达了严重关切,要求美方立即停止。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美国高官访华频率空前,但最近一系列高层交往并未取得实实在在的重大成果,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仍有待观察。

中俄将举行战略安全磋商

在公布中美马耳他会晤的消息后,中国外交部18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邀请,王毅将于9月18日至21日赴俄举行中俄第十八轮战略安全磋商。据俄媒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和帕特鲁舍夫将分别与王毅举行会谈。塔斯社称,王毅将与拉夫罗夫就乌克兰危机、亚太地区安全以及双边合作等议题进行讨论。俄罗斯外交部此前表示,两国外长将讨论广泛的双边问题,包括高级别和最高级别接触问题。双方还将特别关注加强国际领域合作以及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内的工作协调。俄媒称,王毅预计将为普京访问中国首都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奠定基础。

因接连与美俄高层会面,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又刚刚结束访俄行程,王毅此访引发西方媒体解读。毛宁18日表示,此次王毅赴俄是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框架内的一次例行活动,旨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并就涉及两国战略安全利益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沟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弘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美、俄美关系紧张之际,中俄之间的战略磋商有利于稳定全球秩序。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如何看中国发展的“波浪和曲折” 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