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陈尧贤:爱民如子 良吏风范

陈尧贤,浙江省杭州市仁和县人,生卒年不详。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曾任广西浔州(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知府。

奖励良善,设置义仓

到浔州任职,陈尧贤深知转变地方风气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官员,他更是做到躬身为民,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

看到本地还没有形成“见贤思齐”的风气,人们还没有自觉行善的行为,陈尧贤发布公文,号召村民群众践行传统美德,从个人做起推行善行。经过陈尧贤带头大力推崇奖励良善,亲自到街巷、村屯中去行敬老恤贫之举,当时浔州府的民间风气逐渐向好。

在饥寒时节,陈尧贤为了解决村民群众的困难,他在府衙设置义仓,带头用自己的俸禄,捐出谷物二千石。此举让陈尧贤身边的官员十分敬佩,大家纷纷行捐献之举,并由此带动全城贤士参与,从而解决了困难时段的民生困境。

对自己的善行,陈尧贤并没有放在心头,但是,他却对众人捐献的善举极为褒扬。为了让这样的风气沿袭下去,陈尧贤让下属把城内各贤士捐献钱财、物品的事迹记载下来,并且在显著位置进行公开表扬,让人心更加团结,使乐捐善行的风气得以广布。

修建府学,推崇忠义

在发展府学方面,陈尧贤做出了许多努力,推动浔州府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陈尧贤致力于修建府学,却从来不曾从工程建设中捞一点油水,还带头捐出俸禄助学,发动身边官员和地方有名望的人,一同参与建设府学中。在府学场馆,陈尧贤时常为师生讲授经书、礼义、孝道、仁政等,形成好学、尚礼的良好学风。

在忠义等礼教方面,陈尧贤也不遗余力,多有积极之举。他改崇圣祠为报恩寺,在一旁建起了忠义祠,拜祭前太守刘浩父子,并以平南知县周岱生、典史武佐鼎配祀。这一系列举动,推崇了忠义思想,发挥了身边的典范引导良好社风民风的作用。

爱民如子,消灭虎患

浔州府为三江交汇处,也是山林密集的山区之地。当时,浔州境内时常有老虎出没。这些老虎跑出来,轻则咬走家畜,重则伤害居民,闹出人命,在虎患严重时,人心不稳,社会恐慌。

陈尧贤爱民如子,经过深入走访和研究,他与下属们针对虎患,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一方面,他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设置岗哨,一旦发现老虎的踪迹,及时向村民群众发出警告,并派出官兵合力围堵,另一方面,陈尧贤发出布告,以重金招募打虎的勇士,凡打虎有功者,均给予重奖。在严格的防范和勇士出击下,老虎伤人的事故数量很快降至最低点,而派出的勇士,取得了搏杀老虎二只的成绩。在联防联打下,浔州府的虎患之害最终得以消灭。

在官一任,造福一方。陈尧贤在浔州担任知府四年,留下了“善政迭出、良吏风范”的赞誉。(贵港市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撂荒田换“新颜” 降准了,央行重磅官宣!一图看懂历次降准对A股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