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眼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秋粮已进入生长后期。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有希望。这几天,新闻频道持续关注全国粮食主产区秋粮作物的生长与收获情况。今天(9月14日),我们要去探访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苏。

提到江苏,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强省、制造大省。其实,江苏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鱼米之乡,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实现了人口密度大省“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的成绩,不仅端稳了8500多万江苏人的饭碗,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江苏粮食播种面积连续11年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今年面积预计将达到8190.9万亩,比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多66万亩。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今年,江苏秋粮面积4469.9万亩,较上年增加9.4万亩。江苏的主粮种植中,水稻面积预计3338万亩左右,农情调度显示,水稻单产有望继续增长;大豆种植面积超过336万亩,较去年扩种20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731万亩。今年,江苏深入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支持建设省级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700个,加快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江苏盐城:挖掘盐碱地潜力建设苏北粮仓

经济大省如何做到多打粮、打好粮?江苏在探索的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盐碱地变身“吨粮田”、化零为整建设高标准农田,这些举措保障粮食稳产增产。记者分别到江苏北部的盐城和南部的苏州进行了一线调研。

总台记者徐大为:这里是盐城东台的一处滩涂,在我身后3公里的地方就是海岸线,这个地方之前也是一片盐碱地。大家看我手里面的这张图,上面就是去年的时候这里的样子,可以看得出来,整个地表上面还是一层白色的盐霜。经过去年到今年的改造,这儿已经种上了水稻,一共有1200亩,根据专家的预测,今年水稻的产量大概能达到700斤每亩。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经过治理后,不少盐碱地已经可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但仍然存在土壤含盐量高低不均的情况。

总台记者徐大为:像这样同样的一片玉米地,我们能看到玉米的长势是明显不一样的,像这些玉米的个头要矮一些,玉米果实的个头也要小一些。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扬州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翔:盐碱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土壤盐分不均,像整个农田出现大块的盐斑,就会出现绝收的情况。

如何改善土壤含盐量不均的情况?农业科研院所在这里进行了试验,改良耕作技术,选育耐盐碱的水稻新品种,完善灌溉引水设施,通过引水冲洗盐碱地,让盐分稀释和沉降,降低土壤盐分。

总台记者徐大为:在这一片新改造出来的盐碱地稻田,每一块田都有一根白色的水管伸到外面,灌溉水在经过稻田的洗盐之后,顺着水管排出。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江苏盐城东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玫:近三年,我们通过盐碱地的综合治理,新增了3万亩有效耕地。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良种良法农机农技融合,充分发挥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让盐碱地变成我们苏北的第二大粮仓。

江苏苏州:想方设法增耕地多打粮

盐城是基于自然禀赋迎难而上扩增量,而在苏州,则是对现有土地资源挖潜增效。提到苏州,工业大市是许多人想到的标签。但其实,苏州也是江苏的农业强市。2022年,苏州粮食产量稳定度指标考核位列全省第一,5年新增水稻田面积10万亩。这一成绩如何取得?一起去看看。

在苏州常熟市辛庄镇平墅村,2600多亩水稻田长势良好。但行走其间,能明显感到这里稻田的地势很低,是一块“洼地”。这是由于在上世纪30年代,当地开始种植草皮,但草皮种植靠的是土壤表面的耕作层,草长成后连土带草铲成“草皮卷”。这样一铲子下去,带走的不仅是草,还有一层富含营养的熟土。钱是挣到了,但地也毁了。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2020年,国家发布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从国家到省市地方都配套了流转补贴资金,从草皮地到粮食地,每亩一年至少补贴850元。经济账加上生态账,作为镇里退草还田的试验区,仅半年,平墅村800多户农户就全部签订流转协议。目前,辛庄镇具备复耕条件的8800亩草皮田全部流转,其中4500亩已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如果说辛庄镇是以产业转型实现增耕地、多种粮,那么在昆山,整理零碎土地,打造高标准农田则实现了增效益、多打粮。

这一大片进入抽穗期的稻田位于当地白渔潭现代农业示范园。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就在这里种植水稻,但随着城市乡村的发展,这里的耕地利用率一度很低。

挖掘潜力、增加面积 江苏交出“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成绩单

苏州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文伟:过去我们整个白渔潭是里面有村庄、有农田、有鱼塘,还有一些废塘,比较零碎,没有统一的规划,都比较散乱,整个的耕作面积可能只有4500亩左右。

2017年,白渔潭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正式启动,碎片化的土地被整理建设成7500亩高标准农田。同时辅助智能化工作站,24小时监控苗情、病情等指标。如今,这片具有悠久农耕文明的稻作区更具活力,稻麦两季亩产达1000公斤。

相关阅读:
西南大学通报“保安扔花事件”:工作人员处置不当被停职检查 收评:沪指震荡反弹涨0.11% 高股息率周期股逆势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