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乐享“离京不离家”的幸福
——廊坊燕郊满足北京养老外溢需求发展养老产业
□记者闫思宇李皓
“目前北京常住老年人口465万,市场巨大且有潜力。”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李海燕日前告诉记者,健康城总投资150亿元,旨在打造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确保能够全流程满足老年人的高端养老消费需求。”
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满足北京养老外溢需求,做大河北养老产业,河北省印发《加快建设京畿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环京14个县(市、区)为重点,创建协同养老示范带,打造一批百亿级的康养产业集群。
作为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项目之一,燕达国际健康城已建成运营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养护中心”)是一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专业养老机构,目前共有5000余名老人入住,95%以上是北京籍老人。
离京不离家费用少一半
距天安门广场3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养护中心地处廊坊市燕郊镇,与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
对于很多北京老人来说,走过潮白河大桥来到燕达养护中心,可能比自己去逛个商场还要便利。
“别看这是河北,出了北京,但从我们家开车也就20来分钟。”趁着周末,63岁的殷女士和老伴儿一起来养护中心参观,“马上退休了,应该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了。”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退休以后选择一家靠谱的养老院,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还能得到专业的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这样的养老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而在养老院的选择上,除了基本的设施条件之外,殷女士还有一个要求:离家不能太远。
“环境好点的,都跑密云去了,市区的价格又贵。”殷女士家在北京东三环,离密云有80公里,开车都要一个半小时。相比之下,养护中心不仅距离近,与北京的养老机构相比,还有不小的价格优势,“看完感觉不错,回了北京准备叫朋友也过来瞧瞧。”
为了持续缩短北京老人的心理距离,便利老人往返京冀,方便儿女探望,李海燕告诉记者,“养护中心周一到周五都有班车,为在住老人提供北京往返接送服务,并配有护士全程陪同,确保安全。”
依托河北环绕北京的地缘优势,养护中心在与北京众多养老机构的竞争中,凭借“离京不离家,费用少一半”的独特性价比,实现了从北京养老市场引流。目前,仅北京市西城区就有600多位老人在养护中心常住。
在河北养老看北京名医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及河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9.63%、21.66%和19.8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70%)。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对京津冀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对长期患病和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老人来说,优质的医疗护理资源是刚需,这也让医养结合成为养老市场上被普遍看好的一个产业发展方向。
“今天北京朝阳医院的专家来燕达医院坐诊,有需要的爷爷奶奶,可以联系我帮忙挂号。”一大早,养护中心的护士薛园就在微信群里给老人们发送了信息。薛园今年34岁,来养护中心已经5年,主要负责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
“入户量血压、帮老人拿药、慢性病预防宣传……我们是距离老人最近的医护工作者,是保障老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护理屏障。”在薛园工作的单元,一共入住了308位老人,由8名护士和两名医生,全天候守护老人们的健康。
在这道“安全防线”里,除了医护人员,还有一些“尖货”。
“比如这个挂在墙上的小话筒,它是房间里的紧急呼叫系统,拿起来按住说话,楼下护士站立刻就会有人回应。”薛园介绍,这个话筒遍布老人的房间,“沙发墙上、卧室床头、卫生间里,有任何紧急情况,老人随手就能够着,也很安心。”
同样让老人安心的,还有铺在天花板的轨道——天轨移位系统。有了它,老人可以像“荡秋千”一样实现转移,完成站立、行走、康复、洗浴、如厕的需求,所以即便是失能老人,也能随时“起床走走”。
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设备,就在老人身边,位于养护中心隔壁的燕达医院,也仅需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从建院之初,医院就非常注重对于老年患者的服务。”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介绍,作为燕达国际健康城的配套项目,养护中心和医院之间有一条直达的绿色通道。老人有任何突发状况,都能确保在5分钟之内到达医院救治。
医养结合,关键在医。随着京津冀地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三地已有5000余家医疗机构被纳入试点范围,横亘在京津冀之间的医疗“壁垒”被一步步清除,医疗政策、资源、资金也逐渐走向交汇互融。
“北京老人在这儿买药就医,可以直接刷医保卡。”王立告诉记者,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三甲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医院的专家也会时常来给老人们问诊。“养护中心的老人虽然住在河北,却能享受到北京大医院专家的上门问诊服务。”
营造家居氛围养老更舒心
在养护中心的老年大学一层排练厅里,三十多位老人站成六排六列的队伍,练习拍手操。对于89岁的刘世芬老人而言,这是每天上午的“必修课”。
“运动一个小时,然后回家做饭。”她口中的“家”,其实就是在养护中心租住的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我自己住足够了。”
刘世芬退休前是北京某医院药房部的主任,8年前老伴去世后,子女开始操心老人的养老问题。
“我自己照顾自己完全没问题,孩子们主要怕我孤单,这才帮我考察了这个养老院。”之前一听说“养老院”仨字,刘世芬这心里头就不得劲儿,“俩人一间房,护工来帮忙,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可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后,刘世芬觉得这儿的生活有烟火气,值得一试。“每个月一万多块钱,包含健身及参加社团活动的费用。价格不贵,生活却很丰富。”从2019年到现在,刘世芬老人已经入住四年半了。
“我和我妹妹20多岁就出国了,长期定居国外,所以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比较牵挂的。”同样把这里当家的,还有55岁的江红,她的父亲就住在养护中心里一套三室一厅的房间。
将近13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江红一订就是30年,还在房间里摆满了家人的照片,“我和妹妹商量,轮流回国一个月照顾老人,房间大点也方便我们住在这里陪护,感觉住在这儿和在家一样。”
医养结合,养是基础。生活氛围好不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养护中心专门为身体健康的老人设置了家居式养护区,居住环境以花园洋房为主,各种家具、家电及其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闲适的家居氛围,也受到了老年人的青睐。
“养护中心三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交付,希望未来能吸纳更多京籍老人入住。”李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