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发布的苹果15手机项目上,以及在苹果耳机、手表、笔记本等3C产品产业链代工厂商的全球车间里,活跃着一家深圳“小巨人”的身影,其技术研发和工程售后人员正分布在各个量产组装车间里,为智能终端的不间断生产“保驾护航”。
这家“小巨人”企业是深圳一苇科技有限公司,它是国内高精密工业自动化智能供料装置的专业服务商,也是核心基础零部件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自2018年起,一苇科技的标签类供料器在全国的市场占比均在51%以上。
在深圳,像一苇科技这样成为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的“小巨人”已累计达到743家,在最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深圳以310家企业的新增数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与此同时,深圳各级专精特新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仅2022年,深圳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826家,目前深圳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已超过8600家。
当前,在积极引导和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深圳已经形成了“小巨人”领跑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群星闪耀”的发展态势。
注重研发和创新,领跑细分领域
作为中小微企业的佼佼者,专精特新“小巨人”专注于细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和“拳头产品”,甚至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而相比一般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也更加注重研发和创新。
以一苇科技为例,其通过全球首创的“FEEDER+”技术,将SMT行业高精度、高速度的供料器融合应用在非标自动化生产线上,从而成功进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各类3C产业链重要环节,为苹果手机等3C产品内部的标签、泡棉、麦拉、镜片、模切料等多个关键辅料实现自动化高精度智能贴装,已帮助苹果提升25%以上的效能。
2022年,一苇科技的研发投入达到近700万元,近三年,其研发投入每年占主营业务超8%。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7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专利19项,今年预计还将获得10项发明专利。
另一家深圳“小巨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油田燃烧燃控设备的研究与创新。目前在油田工业燃烧器以及油田工业互联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公司研发的大型注气锅炉用低氮燃烧器突破了国内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其“注汽锅炉用燃烧器”率先被新疆油田采用。目前,产品已先后落地应用在大庆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等市场,投入的管控加热炉台数超过1000台,实现了加热炉的智慧化管理和无人值守管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才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约2000万元、截至2023年8月,公司先后申请专利277项,软著36项等。
还有深圳“小巨人”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可以“以一当十”搞定船上所有通信业务,让海上通信变得简单高效。
“2022年,我们研发投入超过7500万元,占总营收的20%,其中2023年新增授权专利18件。目前已建成了一个广东省级舰船信息融合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深圳市级船舶通信技术及应用工程中心和一个深圳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邦彦技术董事长祝国胜说。
深圳这样的“小巨人”企业不胜枚举。据统计,深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平均研发经费为3339.19万元,研发强度为7.63%,高于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在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80%,其中,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等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数量分布最多。
“群星闪耀”,培育土壤日渐“肥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这几年,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9年是8家,2020年有27家,2021年达到134家,2022年为275家,2023年新增数量达到310家,增量全国第一;深圳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也在显著提升,深圳2021年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为2928家,2022年新增4826家,同比增长了64%。
“我们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一路成长起来的。”祝国胜说,2014年,邦彦技术的发展和壮大亟须产业空间,其总部、研发和生产等用房空间严重不足。为此,深圳市政府相关领导开展挂点服务,并现场办公,经协调,最终同意公司在龙岗阿波罗产业园内选址建设邦彦绿谷产业园。2022年,邦彦绿谷产业园正式建成投产,这为公司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鼓励和帮助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并做大做强,近年来,在“量”和“质”两个方面,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可谓是铆足了劲地激发市场能量,为中小企业的生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土壤”。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主要在七个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支持;三是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市场;四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五是强化融资信贷支持;六是解决专精特新企业产业空间需求;七是提升企业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