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三区受灾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续写“重启”的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祺瑶牛伟坤实习记者何蕊

9月10日,北京27万余名教师迎来第39个教师节。对于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3个受灾地区275所学校的老师们来说,今年的教师节有点特别:昔日美好的校园在140年一遇的暴雨中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如今,在重建或借址的“新家”里,他们用坚守和奉献抚慰着孩子,和孩子们共同续写着以“重启”为主题的感人故事。

“凿墙”校长:为学生传递向上的力量

“住进学校的安置点,我主动做了很多事:帮助校长搬运物资,给直升机画点位,夜晚值守校园……大人们每天都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我也要主动为他们分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新学期开学,门头沟区王平中学初三1班的班会上,学生王绍迪向全班讲述了自己在安置点志愿服务的经历。

讲台上,小伙子阳光的笑容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讲台下,王平中学校长高连朝为他竖起大拇指:“绍迪同学的分享让我回想起那些日日夜夜,他忙碌的身影,感动着我,让我感到骄傲。”

北京三区受灾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续写“重启”的故事

眼下,生机勃勃、书声琅琅的校园,一个月前还是另一番景象。一场强降雨,让学校教学楼、宿舍、食堂都渗了水,天花板吊顶脱落;学校花园陷下一个大坑;围墙也有不同程度的塌陷……

高连朝忘不了7月31日那一天。“洪水突然来袭,没过校门口,水深齐腰,隔着马路的受灾村民无法进入学校避难。”高连朝当机立断借来工具,将学校西侧的围墙凿开一个大洞,剪断了防护铁丝网,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将村民带到校园东侧的宿舍楼内,通过凿开的洞,往返20多趟将82名村民运送进学校,临时安置在学生宿舍。

一次次往返学校操场的破墙和宿舍之间,高连朝的拖鞋被冲掉了,脚也被磨破了,雨水混着汗水湿透了衣服……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学校成为了村民避险求生的“安全岛”。如今再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轻描淡写地说:“灾难突然来临,我什么都没考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救援部队进驻学校后,全力抢修道路,8月6日晚,学校恢复了通水通电。村民全部转移到集中安置点后,高连朝又带领干部教师与救援部队一起,清理生活垃圾,进行校园环境消杀,为正常开学做准备。“我们组织干部、年级主任、班主任给每名学生打电话,确认家里是否安全、孩子能否按时返校。”高连朝说,随着校园重建、校门口的道路陆续修复,临近开学,公交线路通到了校门口,“经过统计,还有十几名学生因为交通问题不能返校。区教委给我们协调了一辆公交专线,由老师亲自把孩子接回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如期开学。”

北京三区受灾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续写“重启”的故事

开学后,高连朝依旧忙碌,每天,他都要到每个班的课堂上、操场上,了解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状态,和老师们交流。初一年级有一名“不爱说话”的女生,他格外上心。“孩子刚刚升入新学校,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做什么事都低着头。”高连朝说,开学后的这几天里,他和班主任一起耐心地引导孩子,慢慢地,女孩在班级里主动开口说话了,操场上运动时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仅仅几天时间,孩子就有很大的变化,她说老师们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好,自己要大胆面对每一个人。”看到女孩妈妈的反馈,高连朝的心里暖暖的。

如今,凿开的围墙已经被重新修复,但高连朝的故事,又通过师生们的讲述,在庆祝教师节活动中,回响在校园里。他说:“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孩子们,懂得感恩、珍爱生命,为家园重建贡献青春力量。”

特教老师:只为看到学生们的笑脸

开学后,昌平区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丽明白天的时间几乎都扎在了课堂里。在课上,她细心地观察着学生们的表情状态、行为表现。看着她的“宝贝们”如往常一样地上课、康复、训练,在新校园里露出了一张张笑脸,张丽明稍稍放了心。

北京三区受灾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续写“重启”的故事

时间拉回到一个多月前。7月底,北京市气象局的一次次暴雨预警,让张丽明和同事们提前结束了暑假,老师们轮流值守在学校的流村校区和南口校区,确保降雨期间学校的财产和建筑安全。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降雨竟让美丽的流村校区变成了一片汪洋。洪水退去后,校园里一片狼藉,地上的淤泥最厚的达70厘米。心疼不已的张丽明与同事们一次次冲进校园,抢救出了档案、桌椅等珍贵物资。“有的女老师比较瘦小,前脚刚踏进泥里,后脚本想使劲迈步,结果就直接趴倒在泥里。”张丽明自嘲属于“体格子大的”,但是那几天忙完了回到家,大腿根疼得让她直吸气。最终,校园还是在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完成了清淤,“淤泥足足运了200多卡车才运完。”虽然完成了清淤,然而,张丽明和老师们心里都清楚,这个满目疮痍的校区不可能在一个月后迎接学生返校。

8月8日,经过多方协调,昌平区教委确定将流村中心南流小学作为流村校区的新校址。然而,赶到新校园后,丛生的杂草、脱落的墙皮、破败的景象让张丽明倍感压力:在20多天的时间里,将这所荒废已久的校园改造为符合特教儿童需求的乐园,难度可想而知。

常规的改造不难,难的是要实现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设计。比如,新校址空间有限,学校只能将以往的多感官、语言、运动的三间专业康复教室合并为一个。为此,张丽明没少花心思。最终,她巧妙地用移动的推车代替了之前固定的柜子:当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老师将相关的设备放置在小推车上;当学生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再将小车推走,为学生腾出充足的空间。在该校就读的很多孩子存在肢体障碍,动作能力偏弱,发生意外的几率大于普通儿童,为此,老师们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如今的校园里,处处都藏着老师们的贴心:室外环境都铺了人工草皮,室内都做了软包,所有地方都加装了无障碍扶手……为了让孩子们提前适应环境,学校在开学前两天邀请家长和学生入校。看着舒适的校园环境,很多家长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家长们本来以为我们只是随便找个地方过渡下,没想到我们一点儿都没凑合。”张丽明爽朗的声音里透着自豪。

北京三区受灾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续写“重启”的故事

以此次迁址改造为契机,昌平区将规划建设一所标准化特教学校,预计11月初竣工交付使用。最近,张丽明又为这事儿忙活了起来,她依然承担起最核心的专业康复教室的设计工作。在她的设想里,空间大了,专业教室的设置也可以更丰富一些,“我希望我的一点儿努力,能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康复和帮助。”

暖心幼教:“抢回忆”装点温馨新家

“太好了!我最喜欢这个玩具了!”新学期课后活动上,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大二班的孩子们与班主任穆春静合作拼接玩具轨道、搭建围栏,一起将小球放在起点,经历重重“关卡”后,小球最终到达终点。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玩具,也是穆春静送给他们的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

北京三区受灾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续写“重启”的故事

受此前强降雨影响,幼儿园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该校将师生分流到两所分园,确保全部师生如期开学。为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穆春静在暴雨停歇后,回到满是泥泞的旧教室,将照片、玩具、图书等“回忆”从洪水中“抢”回来,布设温馨的新家。

大二班的20名学生,穆春静带了两年。“他们性格不同,喜好各异,需要照顾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穆春静说,两年来,她逐渐熟悉每个孩子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因此在暴雨来袭当晚,她第一时间拨通了5位家长的电话,“孩子们正在放暑假,这5个家庭住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一个一个拨电话,就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安全。”

电话那头,5岁半的小博声音明显有些紧张,他随父母连夜转移到了安置点。“为了缓解他的不安焦虑,我一边聊天,一边引导他观察身边美好的一面,比如问问他穿的救生衣和平时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勇敢的消防员叔叔是怎么解救他们脱离危险的……”就这样,他们约定每天睡前一通电话,一直陪伴到小博重新回到家的那天。

开学前,穆春静接到幼儿园因暴雨受灾严重、需要借址开学的消息,心里生出一个念头——“家园可以重新修建,但孩子们的回忆不能丢”。于是她回到仍被洪水浸泡的幼儿园,“积水足足有膝盖一般高,地上满是泥,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她说,自己摸索着来到被淹的柜子旁,从最上方的格子里抱出一盒“回忆”,里面有孩子们熟悉的玩具、常读的图书,和一个相册,照片记录了两年的在园时光。如今,这些回忆经过清理、消毒、晾晒等处理后,被安放在了温馨的新教室中,帮助孩子们尽早适应新环境。

9月10日,穆春静迎来了自己的第十个教师节。像往年一样,她与孩子们一起,在手工制作、歌舞表演等主题活动中度过意义非凡的一天。今年,她还有一个特别的心愿:“希望带孩子们早日回到熟悉的家园。”

相关阅读:
文旅消费有望继续延续复苏势头 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回暖 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C919订单数达1061架已交付2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