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政府网
城市燃气、排水、桥梁、热力、供水、综合管廊等系统是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生命线。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实现对城市建成区“三高”区域燃气、排水、桥梁、热力、供水、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监测,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工作人员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安全维护
摸清“家底”,河南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
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上表示,我国将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
河南如何摸清城市安全风险“家底”?《行动方案》提出,重点聚焦“三高”(高风险、高敏感、高后果)区域,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形成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清单。依托省、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国土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经济信息等社会资源数据、生命线基础设施建模数据等物联感知数据,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
洛阳市作为国务院安委办确定的18个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持续开展城市生命线项目建设工作。据洛阳市城管局相关人员介绍,该项目通过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地下管网综合感知网络,加强排水、电力、热力、燃气、通信等市政管线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全面实现管网可视化管理,推进智能感知技术在管网运维中的应用,实现管网数据共享,确保城市管网建设有序、安全运行。
根据《行动方案》,河南将加强数据实时更新和互联共享,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真实准确、高效利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范重要数据及信息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漯河市筑牢城市防汛安全网
“一网统管”,河南打造城市各领域监测感知“一张网”
《行动方案》提出,以“三高”区域为重点,布设物联感知设施设备,形成城市燃气、排水、桥梁等各领域监测感知“一张网”,逐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和全面感知。
同时,建成省、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一网统管”。
“往年一到汛期下暴雨,我们这条街必淹,现在积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家住开封市祥符区的张先生欣喜地说。据了解,开封市已建立起集市政设施管理、应急防汛指挥、管网监测、内涝防治、道桥监测于一体的互联互通的综合市政监管体系。“此项体系有效提高了城市市政综合管理能力,排涝、排水能力,提高排水管网、道桥检测的效率,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开封市城市管理局相关人员说。
此外,开封市建设市政工程施工工地生产安全监管系统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时获取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的重大风险数据,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点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分析等。
气体传感器是河南城市燃气安全的一道“阀门”
技术护航,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交流协作
8月1日,省长王凯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时强调,要把安全城市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把质量关口,规范项目实施,聚焦重点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着力增强城市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发挥国企资源优势,设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燃气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供排水桥梁供热研究院,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技术和感知设备、技术研发,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产业集群,发挥河南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促进河南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产业链优化布局,培育形成从科技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到市场服务的产业链条。
加强市场监管,严把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关,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领域。鼓励企业参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下一步,河南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交流协作,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加大城市生命线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探索科技兴安新路径。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打造高水平的监测值守、分析评估、应急调度专业队伍。”(记者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