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键时刻,党员就是群众的“主心骨”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齐彦红魏亚慧

8月25日早晨,在临城县赵庄乡孟家庄村通往山场的一条小沟里,几名干部和村民正在抢修田间道路,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

“现在灾后重建的重点就是修复田间道路,山上的核桃和板栗已经成熟,农民就指着这一季的核桃和板栗为家里增加收入,我们得抓紧修复,这可关联着村民的饭碗呢。”赵庄乡党委书记米艳辉说。

赵庄乡位于临城县西部太行山区,依三峰山而建,下辖34个行政村,有35个基层党支部。全乡6598户,人口1.9万人。

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赵庄乡遭遇特大暴雨,特别是梁家庄村累计降雨量突破1000毫米,是此次降雨过程中河北最大的降雨点。面对汛情险情,米艳辉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全面加强灾害防范应对,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实现了“零伤亡、少损失”目标。

“这都得益于全乡34个行政村团结一致,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团队。”米艳辉告诉记者,关键时刻,党员就是群众的“主心骨”。

面对这次防汛大考,赵庄乡岭西村全村党员干部落实责任到位、转移群众到位,村里成立了由8名党员、8名村民组成的抢险队,察看水情、排查险情、集中转移安置群众6户12人,虽然有9处房屋出现倒塌或裂纹,却避免了人员伤亡。

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张辉回忆当时的一件事至今仍感到后怕。降雨刚开始的时候,张辉按照分工立即开始转移群众,他找到分包的旧房靠山户李春英老人,嘱咐她赶紧收拾东西转移,几经劝说李春英老人仍不肯走。

“就是背,我也要把她背到安全的地方。”就这样,张辉硬是将老人背起转移到了学校。7月30日,降雨最大时,李春英家的石头房子发生了倒塌。

“多亏了张书记,真是太感谢他们了,是他们救了我的命啊!”李春英老人哽咽着说。

“防汛关键在村、关键在户、关键在党组织,党组织坚强有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是米艳辉常说的一句话。面对7月29日、30日晚上的极值降雨,米艳辉两夜几乎没合眼,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不断连线34个村党支部书记,询问汛情、房屋、人员等情况,鼓励和指导他们沉着应对,始终把群众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结合他自己的防汛经历,米艳辉总结出了具有“赵庄特色”的防汛排查“9字诀”,即守护“人、房、路”,盯紧“河、坝、库”,做好“查、急、物”(即队伍巡查、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强降雨结束后,核桃、板栗收获在即,山路是运输山货的重要通道。这几天,在孟家庄村,七八名身着红马甲的村民正在忙着修复田间小路,搬运石头填补塌陷、加固路基……大家累得满头大汗,却没一人喊累。69岁的老党员杨玉生就是其中一员。转移村民、抢修道路、修复水管,至今他没有歇过一天。

“身为党员,咱就得给群众做好示范,我必须带头干,不能讲个人利益得失,更不能叫苦叫累。”杨玉生说,党员干部的表现,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前几天,杨玉生搬石头时不小心把手挤伤了,大家让他休息,他却挥挥手说:“轻伤不下火线,这点小伤不影响干活,咱就希望能早点修通这几条田间道路,别耽误马上到来的收获季。”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赵庄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53名乡机关干部、306名村党员干部下沉到户,安抚群众情绪,协助开展自救。组织97名青年志愿者疏导交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只要村里有事需要人手,孟家庄村党支部通过大喇叭或者村微信群一说,总是一呼百应,从不落空。就拿修水管这件事来说,当时孟家庄村1100多米的饮用水水管被洪水冲毁,县、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后,第一时间安排送来新水管。还不等村“两委”班子通知,就有近200名村民争先恐后送水管上山,只用了一天就修复了管道,恢复了自来水供应。

“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主心骨’硬气,全乡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真正显示了团结的力量。”米艳辉表示,眼下,该乡在抓紧做好灾后重建和困难帮扶等工作的基础上,将结合乡里实际推动实施产业升级,带动村民不断增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河北受灾地区多措并举确保学生秋季如期开学 衡水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