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献县6700余名党员防汛一线筑起“红色堤坝”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是党员,有事就得往前冲!”

——献县6700余名党员防汛一线筑起“红色堤坝”

□记者代晴通讯员彭锦帅

跳进水中排查空洞,力保大堤安全;签下防汛救灾“军令状”,保障群众生活秩序;加强田间管理,全力确保秋粮丰收……连日来,在献县,处处能看到党员干部冲锋奋战的身影,他们筑起一道道“红色堤坝”,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要大堤安全,再辛苦也值”

献县陌南镇西邻衡水市饶阳县,是献县抗洪抢险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滹沱河北大堤10公里堤段的护堤任务。陌南镇山秋村包联1.5公里堤段,从7月31日起,村里就组织了316名村民,按时段有序开展巡堤工作。

65岁老党员张志国,参与过1996年抗洪抢险,献县泛区启用后,他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加入村抗洪抢险突击队。8月5日一早5时20分,天刚蒙蒙亮,张志国在巡堤时发现,大堤迎水侧有气泡,他说:“水面有气泡,说明水下有空洞,会造成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查。”

张志国找了两根铁管,一根探路,一根探查空洞位置。他在洪水中反复查找,水面没过了胸口也不在意。就这样找了半个多小时,张志国终于探查到空洞的具体位置,并及时上报市、县水利专家进行会商,最终排除了险情。

“是党员,有事就得往前冲!只要大堤安全,再辛苦也值!”张志国说。

山秋村党支部书记朱进攻说,在这次防汛工作中,不仅张志国这样的老党员冲锋陷阵,5名大学生也积极参与,还有很多爱心村民为突击队捐赠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物资,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克时艰。

把军令状写到防洪大堤上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此次抗洪抢险任务,我坚决勇上一线、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在献县段村镇尧上村,有一张摁着30名党员红手印的“军令状”。

8月4日,尧上村党支部书记范进厂带领全村党员在大堤值守点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共同签下防汛救灾军令状。30个刚劲有力的签名上,摁着30个鲜艳夺目的红手印,30名党员把军令状写到了防洪大堤上。

“我是一名老党员,参加过1996年抗洪抢险任务。虽然年纪大了,但我有经验,还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老党员李文庆说。在组建党员先锋队时,不少像李文庆这样的老党员踊跃报名,他们虽已年过花甲,但个个不服老。

范进厂说,在防汛救灾一线,全村党员挑重担、打头阵,投身到组织群众转移、紧盯防御重点部位等各个环节,他们用实际行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力保障村里秋粮丰收

在献县临河乡梁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齐海坤正组织村民开展田间管理,全力保障秋粮丰收。

2021年,齐海坤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考取了河北省定向选调生。同年,来到献县梁庄村驻村锻炼,并作为沧州市农业农村局驻梁庄村工作队队员开展工作。

驻村两年来,齐海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利用专业优势,带领村民种植土豆,增加大伙儿的经济收入。

今年汛期,梁庄村的玉米地基本没有进水,但齐海坤一刻也没有放松。“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玉米容易发生锈病和虫害,造成减产,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田间管理。”齐海坤说,接下来,他们将加强对全村1500多亩玉米地的统防统治,保障秋粮丰收。

据悉,献县泛区启用后,60个县直部门的9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到泛区乡镇、村报到,全力做好群众转移、围堤隔堤、巡查防守等工作;964个基层党组织成立了360支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设置了154个党员先锋岗、责任区,6700余名党员投身防汛抢险救灾关键岗位。

目前,献县被转移安置群众已基本回乡,有关部门正在有序开展农田排水和环境消杀等工作。

相关阅读:
黄骅煤港变“美”港 涞水:三坡镇最后一座水毁桥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