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山:从“量”到“质” “强港梦”成为现实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宋建军通讯员仉青旭

渤海之滨,年吞吐量稳居世界港口第二位的唐山港,巨轮往来穿梭,桥吊高效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7月28日,装载38.5万吨铁矿石的“远谷海”号巨轮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缓缓靠泊。截至目前,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已经接靠以减载船舶为主的40万吨级船舶73艘次。“我们通过智控平台,实现对40万吨级船舶渤海航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实时推算潮流信息,为40万吨级船舶安全通过渤海湾浅水区域提供安全保障。”曹妃甸海事局副局长张轶清说。海上“巨无霸”在这里实现满载直航,促进了唐山港潜能释放,将对保障国家铁矿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腹地钢铁冶金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大港,唐山港交出一份令人惊喜的“半年答卷”:1至6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1560万吨,同比增长3.75%。唐山港下设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丰南港区。一个个忙碌作业的港口,一箱箱频繁流转的货物,强劲有力的物流网络既见证着唐山港“量”的稳定增长,也映照着“质”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唐山市拓展陆海开放“双向通道”,让唐山的“强港梦”成为现实。陆向方面,唐山港实施腹地延伸战略。目前,在西北、华北、东北等10多个省市布局建设内陆港50个。唐山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自2018年以来,累计开行国际班列线路7条,其中,“中蒙俄”国际班列实现稳定运行,“唐山—乌兰巴托”实现了回程班列零的突破。唐山港已经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多式联运为脉络,内陆港为节点”,覆盖西北、东北亚乃至欧洲的国际物流网络。

海向方面,唐山港已经开通内外贸航线235条,内贸航线连通上海、青岛、深圳、厦门、珠海等国内各港口;外贸航线通达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智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7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对日韩10个基本港和日本26个偏港的全覆盖。目前,唐山港已获得粮食、活畜、肉类、冰冻、木材、水果、整车进口等7类指定口岸资质,获批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整车进口、二手车出口填补了省内空白。

“未来,以做大做强沿海经济为目标,唐山将深化临港产业、海洋产业项目合作,打造临港产业经济带,促进临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副局长罗同祯说。

锚定智能转型,增强发展实力。5G、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吞吐量的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唐山港通过技术升级提升港口效率,实现了散货垛型可视化管控,无人化智能理货系统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构筑了畅通便捷的港口物流网络。如今的智慧化码头升级改造已从最早的集装箱码头向散货码头、液化码头辐射。预计到2025年,专业化码头将全部实现设备远程操控和现场无人化模式运行。

近日,曹妃甸港卸船机自动化创新成果亮相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该项目成功突破抓斗防摇算法、抓斗轨迹控制技术、激光扫描成像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壁垒,成为国内首个由港口企业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项目,树立起国内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技术自主研发行业标杆。到目前,唐山港拥有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15个,研发投入超5亿元,获得知识产权及专利3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500余项,港口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唐山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保障运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3大类16项政务服务全部开通网上受理渠道,线上可办率达100%;提高效率,压缩通关时间,让口岸环境不断优化。2022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68亿吨,跃居世界港口第二位。唐山港成立之初,货物吞吐量为451万吨,22年间增长了170多倍,翻了7番,成为港口发展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新星。

作为我国最大的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输出港、最大的煤炭能源输出港、重要的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未来,唐山港将努力建设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四大储运基地,继续发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作用,加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

相关阅读:
定西:下猛药 出重拳 整治医药领域腐败 农技专家指导农民补种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