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规范交往行为 严防由风及腐

从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向西北方向出发,一条“Z”字形的“大运之路”直连成都大学大运村。道路两侧,以银杏、金桂、果石榴等本土植物打造的街景绿色盎然。繁花绿林之间,集成智慧照明、交通流量检测、车路协同等功能于一身的智慧综合杆格外醒目。

“大运会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集团在筹备过程中也承担了许多工作。”成都市纪委监委驻市交投集团纪检监察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咏洪告诉记者,除了大运村周边的智慧交通信号灯,成龙简快速路、三环路扩能提升等重点保障项目也都由集团负责建设。“这些项目为大运会成功举办充分发挥了作用,大家都感到非常欣慰和振奋。”

自去年以来,成都交投集团多名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查处,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冉亚林在去年11月接受审查调查。“这些人不仅污染了集团政治生态,也影响了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待整治。”李咏洪说。

国资系统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一些领导干部擅权贪腐,不仅使国有资产蒙受损失,还带坏企业风气,破坏政治生态。“交投集团的问题并非个例,从近年来查处情况看,其他市属国有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成都市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郭飞告诉记者。

郭飞介绍,近年来,成都市纪委监委陆续查办了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时亚昕、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赵健等多名国企领导干部,涉及能源、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涉及靠企吃企、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不同类型。

“通过严肃查处案件,全市国企从业人员纪法观念不断强化,整体政治生态不断向善向好。”郭飞说,但也要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仍需深入铲除。

不正之风和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不同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从事着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些国企领导干部便以市场行为为由,逐渐在推杯换盏、声色犬马中迷失自我,致使国企不正之风长期存在、顽固反复。”郭飞说,这些“小事小节”既是腐败滋生蔓延的诱因,同时也为系统整治国企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提供了切口。

今年3月,在对国企领域易发多发问题进行常态化惩治的基础上,成都市纪委监委部署开展国企从业人员“收点小红包、做点小生意、帮点小伙伴、吃点小老板、打点小麻将”等“五小”行为专项治理,深挖国有企业由风及腐、风腐交织问题。

“所谓‘小’,仅指切口小,不对应金额大小、情节轻重、纪法责任,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易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由风及腐,需引起高度重视。”成都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光辉说,“五小”的核心是“收不该收的礼、谋不该谋的利、帮不该帮的忙、吃不该吃的钱、交不该交的人”。

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成都市共查处国企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84件,其中涉及“五小”行为问题的有745件,占比75.7%。成都市纪委监委根据日常监督、巡视巡察、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表现,梳理归纳“五小”行为典型表现清单,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归纳出30个常见易发的“五小”行为典型表现。

“投资经营同类业务,跟所在企业‘抢生意’;在招投标环节,量身定做设置‘萝卜坑’;本人、家属接受老板鞍前马后‘后勤保障’……”郭飞介绍,清单中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大量案例事实支撑。同时,针对不同国企在行业领域、规模体量等方面差异,该市纪委监委出台重点任务清单,督促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因企施策、按图施工。

“重点整治以赌博、赞助等形式接受乙方利益输送,借办婚事喜庆事宜向乙方单位敛财……”翻阅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制定的专项整治方案,一项项措施聚焦交往合作中常见风险点,通过厘清交往边界保障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集团投资规模大、廉洁风险较高,我们将规范甲乙双方交往关系作为‘五小’专项治理切入口,推动项目合作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成都市纪委监委驻成都轨道集团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刘璇告诉记者,目前已建立甲方“负面清单”和乙方“行为规范”,并推动相关内容纳入招标合同范本,量化违约处罚标准,通过合同约束释放严惩震慑效应。

针对冉亚林等人暴露出的和管理服务对象不正当交往等问题,成都交投集团以案件查办为抓手,对2018年以来所有问题线索开展起底倒查,重点核查涉“五小”行为是否存在问题遗漏、人员遗漏、处理遗漏等情况。

“我们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普规普纪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对照自查自纠、主动说明问题。”李咏洪说,“经过这段时间整治,明显感到集团风气得到改善,大家干事创业更有心气了。”

据统计,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成都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国企系统问题线索72件,累计查处涉及“五小”案件74件76人。同时,成都市纪委监委精选典型案件,编印《说己》《勿以恶小而为之》等警示教育读本,大力度通报曝光典型案例,认真组织国有企业开展警示教育和普规普纪活动。

“实践中我们发现,各单位专项治理的效果还不均衡。”成都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有的单位制定的防控措施针对性还不强,有的单位部署推动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有的单位“五小”工作基本靠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相关责任部门参与度不高、配合意识不强。下一步,将坚持以“五小”专项治理为抓手,铲除国有企业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进一步增强国企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意识,护航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陈昊)

相关阅读:
华池:驻村监察联络员打通基层监督 “最后一米” 深度关注 | 严管二级单位“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