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籍华人建设者周国凌:中方同事唤醒儿时文化记忆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丰家卫

“马来西亚有句谚语叫‘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相信在中马两国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会早日通车,这个项目也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中马友谊的新见证。”

——周国凌

马来西亚的午后,烈日烘烤,尤为酷热。周国凌(CHOWKOKLING)早早等在事先约定的地点,与项目途经的土地主人协商有争议的地带,高温炙烤下,汗水很快将他衣服浸湿,形成一块块汗渍,看见土地的主人如约而至,他笑着咧开了嘴,三步并两步地快步向前,开始了新的一轮协调工作。

作为中交集团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下称“马东铁”)第六分部二工点项目外联部员工,周国凌负责项目所在地征地及其他协调工作,地理环境与风俗习惯交织于一起让这项工作错综复杂,是一份不打折扣的苦差事,但周国凌干得格外起劲。工作每有推进,面对同事的夸赞和感谢,他总会十分开心且客气地回应说:“不用客气,四海之内皆兄弟!”

周国凌祖籍福建福州,20世纪40年代他的父母从海南老家出发远赴重洋,最终到了马来西亚。“在没有参与到中企项目团队之前,我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都来自儿时父母对我的教诲,很少有机会去深刻体验。”周国凌表示,原先他从事的是对外贸易工作,当得知中企马东铁项目招聘属地员工的信息,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协助项目开展征地及地方关系维护等相关工作。

马来西亚东海岸,从吉兰丹州的哥打巴鲁到雪兰莪州的巴生港,全长600多公里的高铁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条铁路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建成后将有望带动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经济发展,并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比如,目前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吉兰丹州到西海岸的雪兰莪州,汽车通行需要近8小时,铁路通车后,两地之间4小时即可到达,大大方便居民出行,提升物流效率。

加入中企团队五年多来,同事们在项目工地上经常见到周国凌活跃的身影。“老周有求必应,热情幽默,项目每次遇到需要和当地协调的棘手难题,他总有耐心和办法解决。”在一起久了,项目同事习惯地称呼他为“老周”,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即便刚接触他一两次的同事,也觉得他仿佛是一位很熟悉的朋友。

左一为周国凌

左一为周国凌

“儿时,我的父亲曾多次告诉我,全世界华人有很多共同的文化特征,比如好客友善、勤劳奋进等,我的体会并不深。”在周国凌眼里,很多第一次见面的项目中方同事同样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唤醒了他儿时的民族文化记忆。“老友”们不远万里来到马来西亚,不惧风吹日晒,为改善当地的交通、造福当地百姓出力,周国凌觉得,他作为东道主,更应时刻投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

“身为华人,能够参与原先无法想象的伟大项目,我感到很自豪。”周国凌经常向当地朋友普及马东铁项目的“伟大”之处——该项目创造了三个“最大”:一是中马两国之间最大的经贸项目;二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的最大单体工程;三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如此大体量的项目建设,挑战无处不在。周国凌所在的项目标段主要为短隧道群同步施工,施工难度大,且环境气候时刻给项目建设带来挑战。马来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雨量大、降雨持续时间长,降雨对隧道施工影响很大。周国凌至今记得,2021年1月马来西亚遭到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项目所在地彭亨州马兰县一片汪洋,属地员工居所近半数以上被淹,面对严峻时刻,项目部顶冒风雨,全员发力积极投身于抗洪抢险之中,不仅保护了项目建设,也守卫了当地人的家园。

“马来西亚有句谚语叫‘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和中方同事一起推进项目建设,只要同心协力,一切问题都会被战胜。”周国凌表示,他相信在两国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马东铁项目会早日建成,同时这个项目也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中马友谊的新见证。

相关阅读:
焦点访谈:挺身而出 守望相助 时政微观察丨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