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洪水涌进派出法庭,断联70余小时里他们转移卷宗、一线救灾,一刻没停歇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徐慧瑶

这两日,门头沟法院王平村法庭干警们带着抢救出来的卷宗,转移到受灾情况较轻的潭柘寺法庭,继续开展他们熟悉的工作。8月8日,回忆起因洪水与外界失联的70余小时,副庭长马钢锤依然心有余悸。当洪水涌进法庭所在的小楼,他和干警们及时将卷宗转移到四层,九大箱卷宗最终安然无恙;洪水退去,他们又前往王平镇党委报到,装卸、分发物资、探路,奋战在救灾一线。

转移卷宗,和洪水赛跑

王平村法庭位于门头沟区西北部,紧挨永定河,与王平镇政府驻地隔河相望。7月29日,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包括马钢锤在内,在法庭值班的四名干警,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防汛准备。

洪水涌进派出法庭,断联70余小时里他们转移卷宗、一线救灾,一刻没停歇

“我们按照水会比平时更大的预期来准备。”职业生涯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山区派出法庭工作,马钢锤对于防汛工作并不陌生。7月30日凌晨起,马钢锤带着其他三人,将防汛沙袋扛到低洼地、地下室、大门口,用胶带将一层的玻璃门密封好,再堵上半米高的沙袋,并将电梯轿厢升到3层。

以往雨势再大,也从未有过法庭被淹的经历,但此次雨量之大、远超想象。7月31日,暴雨连绵不断,一波大的洪峰来临后,水位瞬间高涨,眼看着洪水便要漫进法庭。尽管大家已经提前将一部分卷宗整理好,搬到了四层最高处,但仍有一部分诉讼材料还在一层,其中包括大量周末期间当事人邮寄过来的材料。

“一定要确保卷宗的安全。”来不及多想,马钢锤和干警李秉洲一起下楼,紧急抢救材料。“在上楼梯的时候,水就跟着我们的脚后跟一起‘跑了上来’,”李秉洲回忆,“感觉就像是在和时间和洪水赛跑。”

最终,汹涌的洪水漫进法庭,淹没了地下室,地面以上水位深达1.7米左右。所幸法庭里的四人都转移到高处,卷宗也完好无损。

断电断联,守护好法庭财物

紧接着,断水、断电、断联接踵而至……法庭所在的四层小楼外,已是一片“汪洋”。洪水一会大、一会小,断断续续、一刻未停。一连数日,四人靠着提前储备的方便面、火腿肠、饼干、牛奶充饥。“洪水来之前,我们准备了五壶热水。前两天,我们还可以用热水泡方便面,后来热水的温度也不高了,就只能干嚼方便面。”马钢锤回忆。

洪水涌进派出法庭,断联70余小时里他们转移卷宗、一线救灾,一刻没停歇

在派出法庭二楼正对着永定河的小房间里,四人分为两组,24小时轮流值班,密切地关注着河水的涨势。期间,派出法庭的大门和大楼一层的玻璃门相继被冲开,上游时不时漂来几辆无人的小汽车。

“既要保障大家的安全,也一定要保障好法庭的安全,保护好卷宗财物。”马钢锤下定决心。

见不安的情绪在几个年轻干警的心中蔓延,马钢锤给大家打气,“一定要相信,咱们肯定能守住!咱们这个地区高度落差大,洪峰过去后,水位也会很快降下来。”

洪水退却,火速参与救灾工作

终于,雨停了,水位开始稳定地下降。马钢锤初步判断,不再会有大的洪水。8月3日,他带着干警走过王平镇政府和法庭之间的桥梁,向王平镇党委报到,火速参与救灾工作。也是在这一天,他们通过应急通讯车辆与门头沟法院本部取得了联系,向家人报了平安。

但救灾工作刻不容缓,由不得片刻喘息。当时,王平镇基层工作人员人手极其不足,派出法庭四名年轻男性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

洪水涌进派出法庭,断联70余小时里他们转移卷宗、一线救灾,一刻没停歇

在安置受灾群众的小区里,干警们挨家挨户派发物资。洪水后的路况怎么样?救援物资可以送到何处?四人手持树枝、蹚着淤泥,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出去,承担起探路的重任。随着救援通道被打通,后续部队运来大量的矿泉水、面包等物资,四人又马不停蹄地从车上卸下矿泉水和面包,光是矿泉水,一天就要卸几千件。疲惫、劳累,他们却一刻不敢松懈,只想着“救援物资离村民更近一点,更快送到大家的手中。”

相关阅读:
北京南站京沪高铁列车全部恢复正常运行 江西全面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成为第5个免费接种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