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全村人都是应急队员”——探访河北极值降雨点临城梁家庄村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郭慧岩赵娇莹马宁路钦淋

“我嫁到梁家庄村30多年,一共经历过四次发洪水,这次是最严重的。”说起前几天的大暴雨,梁家庄村党支部委员秦菊荣还是很后怕,“雨哗哗下个不停,石头也轰隆轰隆响得厉害,那时候水都漫过桥面了,就咱现在站的这条路,水深都能到小腿。”

7月29日上午到31日凌晨,不到两天时间,邢台市临城县梁家庄村累计降雨量突破1000毫米,这大概是往年两年的降雨量。

雨骤而急,冲坏了河道,黄浊的洪水席卷而来,漫天遍野都是呼啸的水声,夹在两山之间的梁家庄村,上游的路被冲断了,下游的路被水淹了,危险,危险,危险!

危急时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立杰拿着喇叭喊话全村人:“咱们村现在是一座孤岛,只能自救,而且必须自救!”

一场演练过也实战过无数次的“自救”开始了。

“我们全村人都是应急队员,在应对洪水这事儿上有经验。”虽然有些害怕,但秦菊荣相信梁家庄这个大家庭,“先按照过去的经验做,不行了再想其他办法,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像之前演练的一样,应对洪水首先是转移,也不走远,就是将居住在地势较低的村民,往高处事先确定较为安全的人家转移。30户61人,有年迈的老人,有被抱着的孩子,村干部和村里年轻力壮的村民一起,在雨水暴涨之前,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暂时安全了!但这帮身经百战的人们,并不敢放松哪怕一丝的警惕。

“那几天我们都没敢睡,三四个人一组冒着雨在村里巡查,一两个小时替换一次,就怕水涨上来。”秦菊荣说,涨上来还有涨上来的办法,沙袋、铁锹等防汛物资早已备足,毕竟平时村里常常组织应急演练。

轮到秦菊荣巡查的时候,她总是会看向河对岸,因为水漫上了桥,所以河东河西虽然直线距离不过百米,却也像逾越不了的“天堑”,水雾茫茫,她什么也看不清。但她知道,她的爱人正在河对岸和她做着同样的工作,尽己所能照顾好其他村民。

“我老公也是党员,我觉得灾害面前,这就是我们党员该做的事。”秦菊荣说,村民们也都特团结,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就留在家里主动给大伙儿做饭,年轻力壮的就不管白天黑夜地巡查,严防死守。

党员志愿者郝振方等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冒着大雨去接卧病在床的老人;63岁的退休老校长郝树朝主动将村民接到自己家里,自己请缨参与排查;73岁的老支书郝爱朝也站出来,他说,自己有51年党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面对自然的考验,“训练有素”的应急队员们终于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坚决克服对暴雨洪灾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确保安全转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河流等重点部位处处有安全警戒标志、处处有人看管值守,这是省市防汛指挥部从上到下的要求,也是梁家庄村全体村民的自觉和行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没有伤亡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秦菊荣露出了笑容。

相关阅读:
河北将建设一批能经受住洪水考验的“生命通道” 山东青岛即墨:听证会邀请职校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