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写:台风中的家园守护者

新华社福州8月1日电(周乾宪陈思逸王义丹王萌)“赶紧上来!赶紧上来!”7月28日上午,正在巡逻的泉州市惠安县大岞村渔业干部张海峰站在岸边向着海上大声疾呼。此时距台风“杜苏芮”登陆还剩不到10分钟。

7月27日,福州市长乐区,渔民在海滩上抓紧收网上岸。

7月27日,福州市长乐区,渔民在海滩上抓紧收网上岸。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风雨卷着海浪将岸边连成一排的渔船推得摇摇晃晃。据气象预报,很快,这里的最大风力将达到16级。

张海峰边喊边跑,目光紧锁在一艘三十多米长的大船上,船上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船长正在加固船只。

尽管张海峰几天前就已经组织渔民做好了抛锚、绑链等一系列保护渔船的工作,并且通知全村台风登陆前禁止再上船,但还有渔民趁着夜晚或工作人员不注意“偷溜”回船上确认船只状态。

“每艘船都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张海峰从小在这个渔村长大,很理解渔民们的担忧。为了保障安全,张海峰选择通过不断巡逻的“笨”办法,见一个劝一个,直到台风来临前的最后一刻。

“他手底下还养活着好几个渔民。”张海峰说道。尽管如今大岞村已经发展出石雕、旅游等二、三产业,村里仍有五百余名靠打渔为生的村民。“这艘价值百万的渔船关系到好几户人家的生计,船长身上的责任重,所以一直不放心。”

“很多时候渔民想的是他们的渔船,而我们想的是渔民的人身安全。”张海峰说。

台风席卷而来时,张海峰已顺利带着那位船长躲在了“临时指挥部”里,看窗外海浪奔涌。

7月27日,渔船停泊在福建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躲避台风(无人机照片)。

7月27日,渔船停泊在福建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躲避台风(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曾德猛摄

实际上,在大岞村像张海峰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四十来名。他们将村子分成片区和网格,分工负责全村14000多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工作,如通知渔民进港避风、协助加固渔船、入户走访、排查隐患、协助转移高危房屋中的老弱人群等。

虽然刚进村委会工作一年多,张海峰努力跟着前辈们学习防台风经验,连轴转时甚至顾不上睡觉,困了就找地方打个盹。

在基层干部的努力下,大部分需要转移的村民都已抵达安全地带,但仍有一位患有轻度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一直不愿意离开他的老屋。

张海峰和同伴们只能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解,用尽招数,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强调着这次台风的威力和破坏性,还拉上他的子女们轮番劝解。

在张海峰眼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沉甸甸的责任。经过二十多次上门劝说,老人终于赶在台风到来前成功撤离。

7月27日,这是在漳浦县旧镇镇城外村码头空地上停放的避台风的养殖辅助船、快艇等。

7月27日,这是在漳浦县旧镇镇城外村码头空地上停放的避台风的养殖辅助船、快艇等。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正是因为准备工作充分,此次台风全村无一人伤亡。

但是,台风过境对张海峰而言又是新一轮忙碌开始的信号。“路灯全掉了,树木也倒了。”统计灾情、防范次生灾害、组织灾后重建等工作填满了当地干部们的日程表。

因为断水断电,部分房屋和渔船破损,有村民陆续来找张海峰求助。网格员组建的村民微信群里每天消息不断。

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安抚情绪,张海峰和基层干部们尽力让村民的诉求都有着落。

7月29日,福建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紧急下拨5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受灾严重的泉州市。

张海峰说,村里的水电交通,目前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参与采写:黄玲丽、刘紫怡)

海蓝似墨 军心如磐 警方辟谣:“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系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