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直击门头沟居民安置点:村民排队领取物资,水电通讯仍在恢复中

新京报讯(记者周思雅冯雨昕)北京暴雨救援安置正在进行中。8月1日傍晚,新京报记者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看到,一些居住在低洼地区的村民正在被转移至安置点,当地村组织也在组织发放食物、被褥等应急物资。

妙峰山镇上一条河流堤岸部分被冲垮,岸上堆积了树木枝干及房屋垮塌的木材。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妙峰山镇上一条河流堤岸部分被冲垮,岸上堆积了树木枝干及房屋垮塌的木材。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暴雨后的临时居所

8月1日傍晚,妙峰山旅游服务站附近,来自门头沟区水峪嘴村的村民正在排队领取生活物资。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有来自村里的工作人员陆续从货车上搬下行军床等运至安置点内。有工作人员正在楼前发放今晚的食物。晚餐有面包、榨菜丝和饮用水等。

这是一栋四层高的白色外墙建筑,此前一度空置。在暴雨之后,这里成为水峪嘴村民临时的家。

安置点为一栋四层高的白色外墙建筑,村民正在排队领取物资。新京报记者涂重航摄

安置点为一栋四层高的白色外墙建筑,村民正在排队领取物资。新京报记者涂重航摄

安置点的二楼,是一排十余张铁架床,上面铺有蓝格子床单和被褥。

村民张芳介绍,疏散来的村民,女性住二楼,男性住三楼。

一路蹚水而来,张芳的雨衣被树杈挂破,腿上全是小伤痕。原先穿出来的衣服也被水染得黄里发黑,她向安置点的“邻居”借了一套衣服。

张芳说,在安置点安顿后,她洗了洗耳道,“抠出来好多泥巴。”胃里觉得难受,吐出几口泥点子。

张芳的手机“早就没电了”,在向村民借来手机后,她给儿子报了平安。

安置点二楼摆放着几张行军床。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安置点二楼摆放着几张行军床。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暴雨导致村里的通讯和水电中断,目前水峪嘴村与外界仍然失联。

水电通讯仍在恢复中

水峪嘴村地势低洼,在暴雨中受到较大影响。

8月1日上午,当地村民被陆续转移到妙峰山镇旅游服务站附近的临时安置点。

领完食物的村民陆续走回安置点大楼。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领完食物的村民陆续走回安置点大楼。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张芳说,自己是上午十点左右从山上转移过来的。

昨日下午两点左右,大水来的时候,张芳正在家中收拾家务。一个低头捡东西的工夫,水流伴着泥浆就冲破窗户涌进屋内,短时间内就漫到胸口。“一低头,一抬头,快得没法形容。”

由于张芳不会游泳,丈夫拉着自己和婆婆的手,蹬着墙壁和家具,拉着门框游出家门。爬到房顶。一往下望,“村里汪洋一片。”汽车、摩托车顺着激流沉浮漂荡,一人抱粗的树也被冲倒。

张芳说,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民集中到了一起,往山上地势高的地方转移。

村民师淑花平时在山上的度假餐厅工作,暴雨来临时,她和同事都躲在餐厅里。由于餐厅平时备有米面粮油,村民转移到山上后,由餐厅厨师给村民做饭。晚上,村民们一起住在山上的一栋别墅里,“大概有一百来个人。”

安置点发放的物品,一个人一餐的食物是一个面包、一包榨菜、一根火腿肠和一瓶水。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安置点发放的物品,一个人一餐的食物是一个面包、一包榨菜、一根火腿肠和一瓶水。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8月1日上午十时左右,师淑花等村民陆续转移到妙峰山镇的临时安置点。转移时,师淑花仍穿着餐厅的白色工作服,大部分村民没来得及拿上家中的物品,大家便互相匀着衣物替换着穿。

目前,安置点周边的水电和通讯仍在恢复中。

(张芳为化名)

编辑陈晓舒

校对李立军

相关阅读:
警方辟谣:“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系摆拍 K1178次列车841名旅客、30名乘务人员全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