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了10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提到,2020年9月,辽宁省本溪市总工会未经调研和征求意见,印发了关于建会入会目标任务的通知,将省总工会分解给本溪市截至2023年12月底完成的目标任务,细化为到2021年6月30日完成目标任务的80%,大幅缩短了基层完成任务的时限,大大加重基层工作负担。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虽想提早完成上级布置的目标任务,但因为制定的目标任务脱离实际、过于离谱,结果却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类似这般弄巧成拙的事情,值得深思。
目标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法,出发点是通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量化的任务,有效激励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在规定时限内达成预定目标,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想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关键是能不能做到目标分解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及时调查、跟进、调整。目标任务一旦脱离实际,或者调整不及时,不但不会得偿所愿,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味图快,看起来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背后的驱动力还是错误的政绩观。事前不进行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就盲目“拍脑袋”决策,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任务,说到底还是心态上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贪图一时之功、一时之名,为个人升迁添“筹码”。俗话说,“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推进一项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分解目标任务、合理安排进度,兼顾速度与质量。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要避免制定目标任务脱离实际,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正确制定目标任务,不能嫌麻烦、图省事,而是要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要迈开步子,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干部群众沟通讨论,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忽视调查研究,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很多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立竿见影,更没有所谓的“终南捷径”,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稳步有序推进,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如此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