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辟新赛道 闯出新路子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一支由特种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兵团”,能够在火灾现场、地下矿井等“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特殊环境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一款应急救援机器人,就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

在唐山,近年来,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当地逐渐构筑起“研发+孵化+产业化”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圈,敏锐的创新意识,让机器人产业正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河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厚植创新土壤,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用源源不竭的创新活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培育激发新活力

玻璃能有多薄?0.009毫米!仅有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这么薄的玻璃,有一定的柔韧性,还能在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长时间使用。这款世界上最薄的超薄耐高温光学玻璃,来自河北秦皇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星箭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行业领跑,市场占有率90%以上。坚持自主创新,手握关键与核心技术是星箭公司保持领先的秘诀。公司每年投入到研发中的销售收入比例是一般高新技术企业的近2倍。而政策“活水”不断地精准滴灌是他们能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底气”。

河北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惠企政策,通过强化“精准分类施策”,建立健全“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精准匹配和定制推送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星箭公司2020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为292万元,2021年为309万元,2022年达到542万元。政策从“纸上”走到“账上”,大大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我们将减税额全部投入研发,创新动力更足了。”星箭公司总经理卢奕霖说。

今年以来,河北加大力度培育一大批像星箭公司这样的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倍增计划,提升创新创业水平;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专家指导等措施,持续激活企业创新能力。如今,河北已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0多家。

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层次人才短缺、研发队伍相对薄弱等问题,2022年,河北省建立了科技特派团制度,由高校、院所征召专家,组建科技特派团向企业派驻。自去年以来,共协助企业完成成果转化75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88项。此外,河北以高新区、开发区等为载体,构建一流创新生态链和创新生态环境,支持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加速形成集聚效应。

创新就像种子,有了优良的环境,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河北分类培育、综合施策,打破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正在加速成长。日渐成长的创新主体,正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研解锁新模式

6月30日,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在张家口揭牌成立。该创新联合体由京津冀等区域54家氢能领域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将在3至5年内,围绕氢制备、储运、供能、动力、原料五大方向,聚焦10项集成系统,研发33类核心装备,突破百项关键技术,持续推动氢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河北积极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和高校院所,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全力开辟竞争新赛道,抱团发展化零为整。近年来,共突破瓶颈技术95项,34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在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高铁地铁用第Ⅱ代受电弓滑板智能化技术研究正在进行。据了解,围绕交通、新材料等产业建设科研平台,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为唐山中车、启奥科技、百川集团等2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两年来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合同金额超3000万元。今年一季度,河北省培育打造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等3家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新建院士合作重点单位42家,省级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增至118家。

近年来,河北省下大力引导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河北省企业开展全面产学研合作,229项2022年度河北省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完成的项目达101项。产学研合作的过程,是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重新配置与动态优化的过程,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河北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创新能力在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更为强劲。

产业打造新引擎

总投资数十亿元的石药集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正加紧施工,未来将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创新药;石家庄四药集团河北国龙制药新型制剂及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高端制剂新产品将在这里落地转化;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华北药都”石家庄。

科技创新,是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里,已构建起集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正是看中了这里打造的“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体系,拥有41项国际发明专利的华普生物成功落户,在此建设全球最大的CpG佐剂生产基地,今年8月份投产后,将年产疫苗佐剂40亿剂。

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里,一系列创新产品琳琅满目,展示着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持之以恒推进创新研发,在各大药企已成为常态。

石家庄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是河北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小小缩影。河北统筹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布局,指导支持各设区市基于自身优势错位发展,全面提升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水平。通过结构调整与技术攻关,不断拉长长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选准突破口和发力点,努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只要带着创意来,这里负责补齐所有短板!唐山科技中心,为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孵化成长、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功能完善、服务专业的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22年,唐山科技中心引入科技型企业60余家,所孵化的小微企业中,40余家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12月成功申报唐山市知识产权聚集地,2023年3月成功申报河北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共享是唐山科技中心的“主旋律”。创新能力共享、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产研对接、产业集聚,让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共创、共享、广域协同的新局面,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今年,河北还将实施包括提升研发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科技力量赋能在内的十个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水深则鱼悦。当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新动能加速培育,普遍技术进步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内生动力势必得到更大地激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闯出科技创新路子,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在河北充分涌流。

相关阅读:
一周记要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