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梁廷栋父子:为官清白 与百姓守望相助

梁廷栋((1846年-1916年)),字彤云,广西梧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甲52名进士,其父梁嵘椿是第119名赐同进士,人称父子同榜,于当地传为佳话。

为人宽厚,为官清白

梁廷栋的父亲梁嵘椿是一位落魄举人,原为广东高明县孔堂乡人,中举人后几次京试不第,便绝了再试的念头。因家境贫寒,受人歧视,梁嵘椿到广西教学,并落籍梧州,一边务农一边开馆授徒,全心培养长子梁廷栋。梁嵘椿为人宽厚,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却常常帮助贫困学子,深受街坊敬重。

同治十三年(1874年),朝廷开科取士,梁嵘椿筹备盘川给儿子梁廷栋上京会试,于是向学生家长求助,学生家长们念其恩典,极力赞助,设法筹集银两,除梁廷栋赴考的资金外,还给梁嵘椿筹足一笔盘川,并替他们父子执拾行李,结队为其父子送行。

后来,梁廷栋父子不负众望,放榜之日,两人同榜进士。梁嵘椿以三甲进士榜下即用被派到山东,先后历任同知衔山东范县知县、调补掖县知县,受封奉政大夫。他为官清白,勤奋、慈祥、平易近人,事必躬亲,合理定案,公平严明,在当地获得很好的官声,并因儿子廷栋而获晋封中宪大夫。随后因年迈致仕返回广西。

回乡尽孝,推广农业

28岁的梁廷栋考取进士后被入选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后先到工部都水司任黄河督办,后因在山东佐治黄河有功,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升任道员,获赏双眼花翎,授中宪大夫。正当仕途得意之时,梁父病逝,梁廷栋按例回乡丁休守制,孝期满后不再复出,辞官照顾年老母亲以尽孝道。

致仕后,朝廷念其功绩,在梧州府大中路为其建造房屋,并授予“太史第”匾额。梁廷栋先是在家做学问,过着散淡的生活。后受康有为影响,梁廷栋决定从书斋中走出来,有所作为。他大力倡导实业救国,推广农业生产,在市郊塘源办起示范性山庄宝丰园,培育名果名菜,创办广西蚕业学堂,在当地发展种桑养蚕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这里的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

救亡图存,筹建铁路

1905年至1907年,全国各地的爱国士绅和学子为了和英法殖民者争夺路、矿权,暴发“保路运动”。广西士绅也计划筹建“广西铁路公司”与法国殖民者争夺铁路权。梁廷栋由广西在京的全体官员和广西全省士绅一致向广西巡抚保荐,并经朝廷批准,任“广西铁路公司”协理(代行总理职务)。就任后梁廷栋极想为家乡铁路建设作出一番努力,但可惜当时衰弱腐败的清政府已经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了,“广西铁路公司”终未建成。

梁廷栋还写了一篇叙事散文《梧城风鹤记略》,记述了梧州独立的经过以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详尽,文笔细腻,成为不可多得的史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梁廷栋父子和当地百姓守望相助,互济互利的故事,在老街上代代相传,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梧州市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阿里巴巴决定:暂不出售蚂蚁股份 玉林:强化监督 深化整治工程领域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