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夏天,大家普遍的感受就是比往年要热。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都发布过高温预警中的最高级别——高温红色预警,也就是说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突破了40℃。进入到大暑节气,更是热浪滚滚,扑面而来。在这样的“烧烤模式”下,户外工作者和趁着假期外出的游客都备受高温的“烤”验。天气“热”情难却,这场特殊的“高烤”如何答题?各地各行业都想方设法,用各种手段帮助人们防暑降温。
动感音乐、酷炫舞蹈、漫天水雾,北京环球度假区,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正玩得不亦乐乎。
北京环球度假区针对今年高温天气特别推出的“酷爽夏日”互动演出,园区专门开辟出一块空地,在大家欣赏表演时,还用喷雾给大家降温,每天四场,每场气氛都很热烈。
今年夏天北京尤其热,采访当天气温高达36℃,体感温度更是达到38℃。如何让游客在这个火辣辣的夏天既玩得尽兴,又尽可能避免被烈日晒得疲惫不堪呢?园区管理者给出的答案是把防暑降温落实到具体的细节。
北京环球度假区高级副总裁赵霖:“我们设置了超过30处供应冷热直饮水的饮水点,方便大家随时补水。也为游客提供了智能的数字化应用,帮助游客获得最新信息、规划游玩路线,让游客在夏日更便捷地体验‘大片世界’。”
园区推出的官方app和小程序,就是智能的数字化应用。它不仅能提供线路导航,还能显示演出时间、排队时长等必要信息,大大节省了大家在户外的时间。
快,是另外一个诀窍。为了让大家在高温下快速进入园区,他们采用了人像比对方式,全程只需要几秒钟。
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气候因素。因此把大量的游乐设施和演出都安排在室内或者是有遮盖的空间内,让游客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都能拥有良好的体验。
当游客不得不在户外排队时,园区还特意安装了能喷水雾的风扇和补水点。
就在各地景区想办法为游客带去一丝清凉时,还有不少地方主动采用各种科技手段为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们减负。在上海,最近整个城市热得像个大蒸笼。每到午餐时间,不愿外出的人们便纷纷点起了外卖。这也是最考验外卖小哥的时候。
王照俊是一家外卖平台的员工。不过,取完吴女士点的茶饮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小哥一样骑上电瓶车,而是走上了屋顶。
原来,王照俊是一名无人机综合保障员,用无人机送外卖是他的工作。
起飞前,王照俊要做好取餐、更换电池、称重、装箱等工作,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每单重量要控制在2.5公斤以内。
他马上将用无人机把外卖送到2公里以外的一栋写字楼。这不仅提高了配送效率,而且也让他免受高温的煎熬。与此同时,深圳无人机指挥中心也已就位。这架无人机并不是上海操控的,而是远在1400多公里外的深圳。一切准备就绪,王照俊发出起飞口令。
由于一切都是自动化的,所以深圳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只用盯着监控画面即可。只有当意外状况发生时,指挥人员才会通过5G网络实时接管无人机。
5分钟后,无人机降落到指定外卖柜,自动卸载后立刻返航。2分钟后,吴女士凭着密码顺利取到了自己的外卖。
让吴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送外卖的无人机居然是由深圳遥控的。
无人机不仅能代替人在高温下快速配送外卖,还让快递小哥的工作方式升级换代。罗锡坤两年前还是一名在外面奔跑的外卖小哥,如今他已是无人机团队的运营人员。因为当过外卖小哥,所以他在规划线路时会特别考虑到高温、长距离等实际困难,尽量让无人机执行困难的订单,而不是与小哥抢单。
目前,这家外卖平台公司的无人机业务已经在上海、深圳开展,主要负责商圈、景点的外卖配送,平均每单配送时长约为12分钟,较传统配送模式提升近1.5倍。
烈日下,无人机不仅能帮助小哥送外卖,在电网巡检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安徽宣城,使用无人机对特高压输电线进行巡视。由于输电线大多位于山区,过去只能靠人工巡线。工人们要顶着烈日,背着十多斤重的设备翻山越岭,非常辛苦。
为了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电力部门决定使用无人机巡检。这种固定翼无人机巡视半径为80到100公里,通过接力巡检的方式,最快可在2小时内发现463公里线路上的隐患。除了用无人机巡检输电线以外,当地电力部门还运用智慧巡检系统对换流站的核心设备进行巡视。以前人工干10小时的活,现在只要10分钟就能完成。
尽管有智能设备协助,但有些工作仍然只能靠人工来完成。拍摄当天,气温超过38℃。工人们巡检时发现一处电线杆塔的开关过热,如果不及时更换,可能会导致周边近5000户居民停电,必须马上带电作业。不过在穿戴绝缘装备前,大家要先给衣服注水。
这种衣服叫水冷降温背心,通过风扇、水泵的带动,利用水循环来降低体温。由于要在1万伏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工人们必须穿戴密不透风的绝缘服和手套,过去没有这种水冷背心时,大家非常辛苦。
现在大家穿上水冷降温背心,就如同背了个空调,感觉舒服多了。
除了降温背心,登高带电作业人员每人还配发了智能手环,可随时监控心率,防止意外发生。此外,在一些特定区域,站里还安排了机器人。科技手段在这里随处可见,总之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关爱户外工作者,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高温不仅考验着地面工作人员,也考验着地面以下的工作人员。在河南能源永煤集团陈四楼煤矿,记者跟随工人一路辗转,抵达地下600多米深的掘进工作面。当天室外温度30多度,本以为井下因为地热以及大型设备作业等原因会更热,但没想到反而感到丝丝凉意。
矿用防爆制冷装置类似于空调,通过压缩机做功,让制冷剂不断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再利用空气循环流动实现降温。记者看到,进风口温度是34℃,但是出风口的温度却是18℃。
以前井下的工作环境可没有现在这么好,对工人们是不小的考验。
因为既要保证煤炭产量,又要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所以去年陈四楼煤矿购置了4台矿用防爆制冷设备,总花费将近1000万元。
除了安装制冷装备,企业还利用矿井水余热在办公楼、宿舍楼、主副井等主要区域安装了风机盘管1000多套,服务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
为了保护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地方主动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在山东平原县,当地在17个建筑工地上安装了“智慧喷雾降温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和粉尘,一旦达到预警值,立刻开启喷淋。两小时后,温度可由34℃降至29℃,PM10由每立方米35微克降至22微克。
在江苏盐城,当地电力部门依托现有的营业窗口、充电站点等公共场所打造了多个“电暖流”户外劳动者驿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可以随时在这里饮水、吃饭、乘凉,正是这些用心的点点滴滴,让大家也觉得这个夏天值得回忆。
老话说,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是加长版,有四十天。而气象部门预测,盛夏我国多地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如何为烈日下的人们送去清凉?需要各行各业全力以赴,备“烤”迎“烤”,做好预案,创新服务。面对“烤”验,科技的力量当然要用好,但发放绿豆汤和饮料等传统方式一样有用,不管用什么手段降温防暑,重要的是,多一份将心比心的体贴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