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都没了,为啥肇事者只判六个月

“活生生的人说没就没了,为啥肇事者只判六个月,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今年3月的一天,郝某因不满法院判决结果,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检察院申诉。该院受案后,副检察长王永胜决定包案办理。

2022年2月25日,侯某开车与温某骑的电动自行车相撞,造成温某当场死亡。经审理,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侯某有期徒刑六个月,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范围内给予温某丈夫郝某相应赔付。而侯某因生活困难,除保险赔付外,无力承担其余赔付。

“肇事者很快就能出狱,但我妻子再也回不来了,我必须给她讨个公道。”郝某伤心地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的感受,这件事确实让你承受了太多的伤害……”王永胜一边安抚郝某的情绪,一边耐心地听郝某倾诉。

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判决并无不当,案件也并不复杂,但简单机械办案难以解开当事人的心结,社会矛盾也难以化解。王永胜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代表共同启动“检调对接”程序,尽最大努力消除郝某对法院判决结果的误解。

“死者为大,毕竟是一条人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件事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所以,你补偿对方也是合情合理的。”人民调解员向侯某讲人情事理,让其换个角度想事情。“这个案子从事实认定、量刑情节、判决依据上来说并无不当之处,检察机关作出不予监督的决定也并无不妥。”律师代表从第三方专业角度向郝某讲法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侯某向郝某赔礼道歉,并给予1万元精神抚慰金,郝某接受并原谅了侯某。

事后,该院根据郝某家庭的实际困难,给予其一笔司法救助金,并鼓励他振作精神,尽快开启新生活。

◎办案检察官说

案结不是目的,只有真正站在申诉人角度考虑问题,汇聚各方力量,借助“外脑”智慧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才能实实在在帮助申诉人解开心结法结。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永胜说,只有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履职担当,及时掌握案件信息,深入了解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仔细探究案件背后的原因,积极开展检调对接和司法救助,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传递检察温度。

[版面编辑:李君瑞]

相关阅读:
空军新发言人亮相! 商务部:对美国进口丙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