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汇聚金融力量 共筑“未来之城”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汇聚金融力量共筑“未来之城”

——金融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探访

□记者李国红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设立六年多来,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展开大规模实质性建设,如今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这座“未来之城”从“一张白纸”起笔落墨,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这背后,万千金融力量也在此落地、扎根,强化金融支持,深化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金融活水源源不断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炎炎夏日,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京雄快线)项目在做好防暑降温保障的同时正加速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10亿元,银团贷款总授信13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具备7×24小时全天候运营条件,实现30分钟至大兴机场、1小时至北京丽泽商务区的通行目标。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雄安新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已建成的数据平台,承担着汇聚新区全域数据、统筹新区数据管理、实现新区数据融合应用的重要任务,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其中银团贷款8亿元……

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累计承担了新区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片区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建设项目560余个。“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的顺利推进和集团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新区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中国雄安集团财务融资部副部长刘俊如说。

人民银行雄安营管部(以下简称“雄安营管部”)充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新区金融机构加大向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批发式”信贷资金,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由2017年3月末的184亿元增长到2023年5月末的2554亿元,增长了近13倍,金融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输血作用日益强劲,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在新区拔地而起。

普惠金融遍地开花

位于雄安新区的鑫园制衣厂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是后期资金投入不足,引起资金链运转不畅。邮储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在收到鑫园制衣厂的贷款申请后,立即为其发放数字人民币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雄安新区始终秉承“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工作理念,先后组织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政银企座谈会、征信工作推进会,积极搭建起一系列“银企对接”平台,助推新区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金融服务直通车”是新区金融管理部门依托“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创设的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惠企政策、普惠金融、企业征信等多项服务和功能于一体。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推动新区全部2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及3400余家企业入驻,汇聚金融产品62种,融资金额突破13.7亿元。

“雄安纾困普惠贷”是雄安营管部研究创设的新区专属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店小二”,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截至今年5月末,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雄安纾困普惠贷”超5.8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支付利息成本可低至2%左右。

雄安营管部还充分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农户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全面助力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雄安营管部挂牌成立以来,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5亿元,办理再贴现4.6亿元,落地科技创新再贷款2.5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13.9亿元。

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雄安新区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优势,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着力加大对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增强新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和便捷性。

2021年8月,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科创服务平台在雄安新区率先上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利用该平台完成了首笔200万元的线上贷款,这也是国内首笔顺利落地的“区块链+”科创融资服务。

2022年3月,雄安新区首笔券款对付(DVP)模式再贴现业务成功落地,支持中信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完成首笔560万元再贴现操作。该模式标志着新区再贴现业务迈入了“电子商业汇票+DVP结算”全流程电子化阶段。

此外,农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完成了新区首笔以知识产权质押提供担保的融资业务,积极推进解决新区轻资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浦发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质,在国内首创区块链订单融资,融资成本也从原来的年化利率13.5%下降至5.5%左右。

绿色金融生机勃发

夏日的白洋淀碧波荡漾,望月岛上的王家寨荷香满堂。在王家寨村码头旁边矗立着一个不起眼的“集装箱”,其实是一座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通过岛上的污水收集管线,将村民的污水汇集处理。

雄安新区于2018年底开始实施白洋淀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引进北京排水集团组建河北雄安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雄安新区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项目(第三标段)”,项目总投资近2.4亿元,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为其提供了1.82亿元项目贷款,期限15年。

上述项目只是金融支持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雄安营管部联合新区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金融支持雄安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构建新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等顶层设计框架,引导新区各金融机构以金融活水浇灌新区绿色发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区绿色贷款余额773亿元,同比增长232%,较年初增加191亿元。

在加强信贷支持的同时,雄安营管部引导新区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深化创新实践,为新区的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力量。

2021年8月,雄安新区首笔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成功落地。2022年4月,国内首个前置绿色信贷认定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管理办法——《雄安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前置绿色信贷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在新区落地实施。办法实施以来,累计有22个绿色建筑项目获得银行授信2132亿元,发放绿色信贷资金392亿元,每年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超1.2亿元,实现减碳约41万吨。绿色金融对“未来之城”建设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愈发强劲。

金融改革蹄疾步稳

夜晚的老河头镇沿街商店灯火通明,数字人民币灯箱在为商家做着免费宣传。雄安新区安新县老河头镇是邮储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打造的新区首个数字人民币特色小镇,常住人口数字人民币钱包覆盖率达98%,沿街重点商户覆盖率达90%。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之一,雄安新区2019年底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截至今年5月末,新区全域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28.2万个、对公钱包35.6万个,正式投产收单场景2.5万个,业务金额达131.6亿元。

雄安营管部还鼓励新区金融机构将区块链、大数据、5G切片等前沿技术运用于金融科技创新,在供应链融资、征信支付、风险防控等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率先在新区建成首个“5G+金融”智慧银行;工银科技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等将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运用于工程项目款支付、供应链融资和银行卡营销等金融场景……近年来,累计有4批次9个应用项目入选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其中,雄安新区建设链金融服务平台、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等项目,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2个地区推广复制。

立足雄安新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战略定位,新区各金融机构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创新,全力支持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发展。近年来,先后落地河北省首支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QFLP),完成了新区首笔碳排放权跨境交易结汇、首笔总部级独立法人外资银行境内投资登记、首笔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线上外债签约登记等业务,着力推动新区贸易收支便利化。

“今后将以‘千年大计’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干劲,踏实努力,奋勇向前,为把雄安新区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贡献更大金融力量。”人民银行雄安营管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田军华表示。

相关阅读:
省国资委:深入调查研究 干实事求实效 邢台:“人才夜市”聚人气 就业服务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