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珠江源头的鱼水新篇 云南曲靖党建暖民心记事

他们是真心实意为咱老百姓办事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服务,像亲人一样;他们就是主心骨,让我们安心……走进地处珠江源头的云南省曲靖市,城乡群众纷纷向记者描述心目中共产党员的样子。

“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近年来,曲靖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活跃在百姓身边,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谱写了动人的鱼水新篇。

他们像自己孩子一样

“他们都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暖心。”在曲靖市麒麟区白石江街道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前来办理老年人身份认证的市民罗宗秀对记者说。

“我不识字,名字都写不清,全靠他们办。”罗宗秀说,自己老家在昭通,已在这里生活多年,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戴着党员徽章的工作人员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常上门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

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没有设柜台和窗口,三个椭圆形的办公桌摆放有序,前来办事的市民就和工作人员面对面坐着交谈。厅内报刊书架、绿植、沙发一应俱全,墙面上“以人民为中心”几个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

“以前,服务大厅是‘一里一外’的形式,设柜台和窗口,窗口前有排凳子。办事居民多的时候,大家就只能站着等。”社区负责人介绍,现在拆掉窗口柜台,改为“零距离”互动式交流平台,开放式的办公让工作人员和群众间没了“阻隔”。

除了线上办、跑腿办等形式,中心还提供“错时办”:上班时没空办,“错时办件专柜”帮群众办。在服务中心门口设有错时办存取专柜,柜上设有6个隔间。市民使用微信扫码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填写办理事项档案袋,然后存放办理资料,工作人员得到通知后,及时取件办理后再放回柜中,市民可通过小程序输入手机号码和密码取出办理完毕的材料。

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仅是麒麟区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一个缩影。麒麟区区长张忠文说,变隔离式办事柜台为开放、互动的窗口服务,让“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与办事居民群众“零距离”平等交流。

旧貌换新颜

集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个规模大、年代久、人员密集的老旧小区,居住着615户2400多人。因属学区房,小区内人员复杂、房屋交易频繁。这里杂物乱堆、车辆乱停、垃圾乱丢、污水外流等顽疾无法解决。龙潭社区党委书记魏丽梅说,当时小区业主、物业公司、业主管委会“三角矛盾”突出,居民幸福感低。

为给小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我们把小区内的19名党员找出来,然后把小区党支部建起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魏丽梅说。

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落地集祥小区,为把“小事情”办成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业”,魏丽梅带着党员深入居民家中了解需求、征求意见,共同制定小区整体改造方案,梳理出楼顶防水、雨污分流等11方面33个改造小项,投资615万余元,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屋顶漏水、排污不畅、路面破损等问题,小区焕然一新。

小区还设立“红管家”调解工作室,共有14名调解员,专门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我们现在实现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格局,在小区治理中发挥缓冲减压的作用。”今年54岁的“红管家”孟勤说。

一支队伍管执法

村里遇到乱停乱放、侵占公共空间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关人员向区级相关部门报告,等执法人员到达现场,违法行为已结束,无法固定证据,难以处理。这个多年来一直困扰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在沾益区取得突破。

在沾益区菱角乡综合执法队一网统管调度中心,执法人员坐在大屏前,就能清晰看到进入辖区内车辆、村庄集市等情况。“我们与村民合作,把村民家的摄像头连在一起,外加各部门摄像头,可覆盖全乡大部分地区。”菱角乡党委书记周浩说,去年有一家人被偷,执法队通过6个摄像头比对,很快就抓住小偷。

目前,菱角乡综合执法队有执法队员37名,各类执勤执法车辆14辆,综合执法队围绕全乡建房管理、人居环境提升、污染防治等工作,按照区级下放到乡的68项执法事项开展执法。周浩说,“一支队伍管执法”实体化运行以来,处理案件数百件,综合治安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缺乏权限却承担任务”这是长期困扰乡镇(街道)的难题之一。沾益区委书记段庆东介绍,沾益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倾,全面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推动基层执法从“九龙治水”向“一龙管水”转变,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告别“三无小区”

“没路灯,治安差,天黑后就不敢出门,群众频繁上访。”说起曾经的社区环境,宣威市丰华街道钟山社区第四支部书记、小组长金现甫唏嘘不已。

近日,记者在城郊钟山社区看到的却是这样景象:道路干净整洁,社区公园里,居民聚在一起聊天、唱歌、下棋。楼墙上的老旧影院、永久牌自行车、录音机、大烟囱等彩绘图案引人注意。

前身是原滇东磷化工公司的钟山社区成立于2007年8月,社区有楼宇70幢,居民4200多人。“滇东磷化工公司2005年破产。”金现甫说,企业破产后,这里成了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他也成为失业人员,因遗留问题多,矛盾交织,群众上访事件频发。

干部包组联户,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解决职工困难;改造街道和活动场所;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制定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学法知法、遵法守法……社区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楼栋、单元守护人,一网到底。

说起社区变化,47岁的蒋荔也感慨万千。她曾是公司职工子女,后来也成为公司工人。企业从辉煌到破产,小区从混乱到幸福,她是见证者和经历者。如今,她在丰华街道工作,任党建办主任,为小区发展“添砖加瓦”。

“网格员常上门,解决大家所需所盼。”在此居住50多年的郭桂英说,现在生活充满幸福感。

睦邻守望

“你看这片土地,以前建厕所,堆杂物,村民互不相让,常因交界问题争吵。现在经过改造,每家一小块恢复耕地种上蔬菜,你家送我一点,我家送你一点,互相关心。”宣威市来宾街道虎头社区党总支书记谢杰指着一片菜地说。

此前,虎头社区基层治理也采取网格化方式,但因村落分散、网格过大,效果不明显。“我们对网格服务进一步细化,按住址相邻、家族血亲、关系亲疏等成立睦邻守望单元格。每5户到8户划为一个单元,推选1名守护人。”谢杰说,睦邻守望单元格最灵活便捷,能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在服务群众、纠纷化解、政策宣传、民情联络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村民高体态是守护人,所在的睦邻守望单元格有7户村民。虽对左邻右舍情况很熟悉,但他每隔几天就到各家去串门了解情况。“过去,张家的鸡跑到李家房前,赵家的树挡住孙家光线,村民经常吵架。如今,一有类似情况,我就立即劝说,劝大家一起遵守村民公约,维护高家村形象。”高体态说,现在大家互相谦让,讲话文明。

去年以来,虎头社区通过睦邻守望单元格开展主动上门服务35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60余件,解决村民实际问题179例。谢杰说,基层党建“睦邻细胞”充分激活,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房子拐角、田间地头等问题,在睦邻网格单元格里得到解决。

党组织就在群众身边

“环境变好了。”宣威市宛水街道柳林社区溶剂厂小区居民母其礼说,党组织对小区非常关心,做的工作大家都看得到,社会风气也变好了,小区和谐有序。

近两年,为破解小区住户结构复杂、公共服务无人管等诸多问题,宛水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小区治理,成立柳林社区大党委,通过“党群夜校+”“居民说事”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落实“社区需求由居民表达、社区问题由居民讨论、社区事务由居民参与”的理念,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大党委,切实让党组织走到群众身边,贴近群众心坎。

以前,群众不愿意来社区,说社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实现基层民主自治,形成区域资源共享,上级党组织就从社区大党委抓起,建强大党委。”柳林社区党总支书记叶芳秀说,柳林社区2020年成立社区大党委。

大党委由辖区内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党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5岁左右,每位干部胸前挂着工作牌,亮明身份、亮明岗位、亮明服务。记者在柳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墙上公告栏里清晰写着社区大党委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活动计划。“组织有力,工作在群众身边。”柳林社区一组组长吴发祥说。(记者王长山浦超陈永强)

7月起一批新规将开始施行 涉及交通、消费、医疗等多方面 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共同庆祝党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