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卫星遥感技术让“俯仰皆是美景”

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朔

技术优势

客观、精准、高效、可追溯

“俯视视角”助力发现真相

记者:请您介绍下,卫星遥感技术是什么?它能为检察办案提供哪些帮助?

刘朔:一般意义上,卫星遥感技术采用“俯视视角”对地面进行观测,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远超人眼观察范围之外的光谱成像信息,在记录地物变化的同时,对发生在地表的疑似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现象进行识别、监测、追溯、取证和评估,为检察机关快速发现线索、还原事实真相等提供技术支撑。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检察办案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客观性,遥感图像数据是传感器远距离对地表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成像数据,原始数据的获取过程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是客观真实的电子数据记录。二是精准性,遥感图像逐像素地体现了对地观测的空间、光谱、辐射和时间的分辨率,可以识别和测量地物目标的位置、距离、大小、成分、类型、含量,以及上述目标属性在不同观测时间的动态变化。三是高效性,遥感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航空、无人机等平台上搭载的成像传感器,大范围、快速地对地球表面实施面状成像;信息丰富全面、不受地面限制、无需到达现场,是十分高效和全面的信息获取和线索发现手段。四是可追溯性,卫星遥感平台可以对同一地点进行周期性重访,获取的遥感图像是地面变化的时间切片,清晰地记录了地表历史变化的情况。根据存档数据,能够追溯过去地表情况,实现历史场景重建,形成证据链条。

应用场景

自然、生态、人文、社会

多种场域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刘朔:卫星遥感数据是一类监督对象不配合也可以获取的数据,卫星遥感技术支持跨区域、跨领域办案,这对检察机关办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卫星遥感技术主要为生态环境资源等相关领域案件的办理提供辅助支持,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质效。

在生态环境方面,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发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获取大气、地表水、土壤等质量状况、污染物分布情况等信息,例如,可以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情况,识别出排污口、污染源等位置,进而评估污染程度和范围;在自然资源方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发现自然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如过度砍伐、非法采矿等,草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评估资源损失的程度和范围。就土地利用方面而言,可以获取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对城市化、工业化扩张以及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违法用地、违规建设等行为;在公共设施监管方面,可以获取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设施建设和运维情况,发现违法行为,例如,监测道路和桥梁的损坏区域、水利工程的使用情况等,评估公共设施的维护状况,从而为公共设施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监督依据;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可以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破坏文化遗产等行为,同时可以监测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破坏情况等,评估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

应用过程

辅助检察办案过程

自始至终实现全覆盖

记者:在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过程中,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挥功效?

刘朔: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可以贯穿整个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全过程。

在案源发现过程中,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重点区域进行大范围监测,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工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从而为检察机关提供可能的公益诉讼线索;在线索研判过程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利用获取信息手段多、信息量大等特点,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研判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例如在土地资源保护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关注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违法占地等信息,通过分析比对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检察机关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监督案源线索;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发挥空间定位精度高、图像解析能力强等特点,为检察机关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证据支持,例如在调查环境污染案件时,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历史时序图像数据,获得污染过程的客观记录,并结合无人机搭载高精度传感器,获取污染区域的现状数据和图像,进一步高精度取证;在成效跟进过程中,案件办结后,检察官往往需要对违法行为的整治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情况进行成效跟进,例如在违法占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案件中,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定期跟踪获取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为检察机关提供有力的成效评估支持。

发展趋势

推动数字检察办案

更加智能高效

记者:卫星遥感技术未来会有哪些新发展?如何让新技术更好地赋能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刘朔: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为数字检察办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信息处理手段,还能推动数字检察办案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未来,卫星遥感技术将提供更高时空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在数字检察的背景下,将推动形成更加高效、智能化的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模式:一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使信息获取更加全面和精准;二是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时效和精度;三是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深入,卫星遥感技术将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检察公益诉讼领域持续赋能。

为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还需加快研发适合检察官与检察技术人员快捷易用的检察业务遥感应用大数据平台,为公益诉讼案源发现、线索研判、调查取证和追溯跟进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撑。加强与其他技术手段的结合,实现更全面和智能的检察业务化模型。检察机关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实现与其他行业专题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与此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检察业务遥感技术应用流程和标准,规范检察业务遥感技术的司法应用。

[版面编辑:李娜高航]

相关阅读:
督促整治非法采矿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第二批) 卫星遥感技术让“俯仰皆是美景”——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