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息烽:数据分析排查脱管、漏管违法线索 便利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讲述人: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真志

讲述人: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真志

“利用数据分析就能排查出脱管、漏管违法线索,极大便利了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让违反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无处遁形。”近日,我院通过社区矫正脱漏管法律监督模型,发现一批监督线索,让我深切感受到运用大数据手段为检察工作带来的高效便捷。

2022年8月,我院在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唐某(已怀孕)行程数据异常,我们立即进行核查,发现唐某未依法向社区矫正机构履行请假手续,擅自外出终止妊娠,暂予监外执行情形消失且刑期未满,符合收监执行的条件。对此,我院立即监督贵州省息烽县司法局对其及时提请收监。

一直以来,由于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社区矫正的相关信息,无从对社区矫正各个审批、决定环节进行同步监督,导致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难以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存在脱管漏管或为逃避刑罚故意怀孕等问题。在办结唐某脱管案后,我们再一次对此问题展开探讨。“运用大数据思维,搭建数字监督模型,一体推进社区矫正脱漏管类案监督”“同步还可以促进漏罪、重新犯罪、收监执行等其他监督有序推进”……同事们纷纷建言献策。

为确保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质增效,我们尝试构建社区矫正脱漏管法律监督模型,提取法院裁判文书数据、交付执行数据、公安机关大数据情报系统和公安“云”中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期间的活动轨迹数据、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档案数据以及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判决缓刑、管制的生效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步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等违法违规情形及社区矫正监管制度中的漏洞。自模型运用以来,我们推送社区矫正脱管漏管案件线索121条,核查监督纠正漏管15人次、脱管30人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大数据核查实质化,潜移默化的思维转变,让我们看到大数据对法律监督的叠加效应,真切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平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比对分析,快速查找出疑似虚假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涉嫌重新犯罪、漏罪等信息,通过进一步调查核实,发现重点问题案件和监管执法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分类处置,推动全链条监督。今年,我们依托模型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发现漏罪或者重新犯罪线索50条、提请收监执行2人。

大数据法律监督推动各部门业务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协同办案的合力。我们也将继续完善模型逻辑规则,实现从“单一监督”到“融合履职”办案模式的转变。

(整理:本报通讯员张秋实李倩)

[版面编辑:李娜高航]

相关阅读:
国家统计局解读: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改善 江苏常州钟楼: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发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