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G219,中国里程最长的公路。随着“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行程的推进,我和报道组的同事也进入到整个行程中平均海拔最高的西藏段的报道。

西藏段经过的地区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位于阿里和日喀则的几个采访点位,比如阿里天文台、杰玛央宗冰川等海拔更是高达5000米以上。高海拔恶劣的天气给采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最终报道组还是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心态,完成了报道,给“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系列报道西藏段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一.历史和自然的遗迹

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珠穆朗玛峰以及雅鲁藏布江源头——杰玛央宗冰川,这些都是219国道在西藏段要经过的“历史和自然的遗迹”。札达土林的壮美、古格王朝的宏伟、杰玛央宗冰川的萧瑟以及珠穆朗玛峰“落日金山”的惊艳在我们的旅程中被尽收眼底。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壮美的札达土林(5月25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壮美的札达土林(5月25日摄)。

我来到札达土林的时候,除了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之外,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用石头垒成的大大小小的玛尼石堆。

↑札达土林观景台前,许多的玛尼石堆。(5月25日摄)

↑札达土林观景台前,许多的玛尼石堆。(5月25日摄)

藏族同事对我说,玛尼石堆上的一颗颗石头代表了人们内心的祈愿。在海拔3750到海拔4500米之间,凛冽的寒风中,大自然的宏伟壮观与人们内心的清明澄澈就这样结合在了一起,让前来这里游玩的人动容。

同样的感受,我们在古格王国遗址再一次体会到。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曾是西藏地方割据政权古格王朝的中心。古格王国的城堡修建于一座土山上,地势险峻,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相对高差175米,依山而砌,形成了直逼长空的古建筑群。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26日,黄昏时分的古格王国遗址。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26日,黄昏时分的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的小山相对落差较高。我和同伴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才从山麓爬到山顶。遗址中的密道台阶纵横交错,非常复杂。据说四百多年前,古格王正是凭借这些暗道,在被包围的时候也能跑到城下取水,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还没有被拉达克王攻破。

攀爬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好在爬到城顶之后看到了壮美的土林景观,让我觉得过程中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26日,黄昏时分站在古格王国遗址远眺,看到的土林景观。

如果说札达土林和古格王国遗址给人的印象可以用宏伟壮观来形容的话,那么雅鲁藏布江发源地——杰玛央宗冰川给人带来的则是萧瑟与辽阔的景象。我们赶到杰玛央宗冰川的时候风雪交加。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风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作为本次报道的视频记者之一,我当时最担心的是机器拿不稳,拍摄画面出现抖动的情况,所以拍摄全程我都把手中的相机攥得很紧。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31日拍摄的杰玛央宗冰川。

二.高海拔地区的坚守

在本次旅程中,我们遇见了许多有故事的人,他们大多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坚守。

在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南部甲马儿灯山海拔5100米的山顶上,我们看见了十年如一日守望璀璨星空的人——尤显龙。他十七年前开始就为阿里天文台的选址而工作,如今负责天文台数据观测和运维设备。尤显龙也是为阿里天文台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工程师。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尤显龙在阿里天文台凝望远方(5月24日摄)。

初见尤显龙,一点也看不出他身上工程师的影子,更像是一位朝气蓬勃,带着少年感的精神小伙。略显消瘦的他很干练,走路就像带风一样。

对尤显龙的采访比较顺畅,因为他和采访团队的成员年龄都大致相仿,加上他本身性格比较开朗健谈,所以沟通过程中完全没有壁垒,很容易就能挖掘到一些动人的细节,比如,他在对以往的天文台备选点进行测量期间,多次受到狼的骚扰:“闻到我们吃剩骨头的味道,狼就过来扒我们的帐篷”,“只能拿着铁锹拍,一直到天亮狼才跑了”等等。

↑阿里站第一个观测塔落成(2011年摄,受访者供图)。

↑阿里站第一个观测塔落成(2011年摄,受访者供图)。

拍摄的过程可谓艰辛。由于这是“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系列报道西藏段的第一站,而阿里天文台的位置在海拔5000米以上,采访当天就有一位同事出现了高原反应,视频的拍摄任务交给了我。

在拍摄天文台星轨时,天空已经完全黑了,在相机的取景器里并不能实时看见天空和星星以及其他的拍摄对象,这时候我们只能先长曝光拍一张图,再结合自己拍好的图,根据感觉来慢慢调整构图,再进行曝光拍摄。如此经过三四次长曝光拍摄以后,才拍到了自己想要的图片,我的一张星轨照片就是这样被拍摄了出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23日,在阿里天文台拍摄的星轨。

在对尤显龙的采访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文台的选址一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见在他内心,早就已经做好了长期扎根高海拔艰苦地区的准备。

在对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十年如一日守护国家文物的老人——仁增旺扎。

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的皮央村、东嘎村,由皮央石窟群和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组成。由于两村距离很近,遗址规模巨大,故命名为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仁增旺扎是一位75岁的老人,他从2002年开始被聘为当地的文物保护管理员,从那时起就一直守护着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至今已经有20多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26日,仁增旺扎老人拄着拐棍在石窟间行走。

仁增旺扎老人的腿脚不便,每次从山脚登上石窟所在的山顶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气力。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群所在的小山相对高差大概有150米左右,一共有400多级台阶,每一级台阶都非常陡峭,走路一摇一晃的仁增旺扎老人每次都要花半个小时多才能从山脚登上山顶。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5月26日,仁增旺扎老人在攀爬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的台阶。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仁增旺扎老人巡查各个石窟,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5月26日摄)。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当时是自愿报名参与当地的文保工作,是村里的首批文保员。选择做这份工作的初衷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要为这些历史文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位走路尚且需要依靠拐杖的老人,因为守护文物的简单想法,每天在陡峭的遗址中爬上爬下坚持了20多年。

三.充满希望的眼睛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扎西宗乡完全小学的学生在上美术课(6月5日摄)。

定日县扎西宗乡完全小学,是距离珠峰最近的一所小学。对于长时间居住在这里的人来说,靠着珠峰居住,意味着生存条件恶劣: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还有刺骨的寒风。但在扎西宗乡完全小学,我看到了清澈阳光的脸和充满希望的眼睛,与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扎西宗乡完全小学始建于1983年,2000年后经过两次国家投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学校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与大城市联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学校里素质教育体系发展完善,包括信息技术、美术、广播、体育等15个兴趣小组可供学生参与学习,满足学生们各种发展需求。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6月5日,扎西宗乡完全小学学生在篮球课上投篮。

学校的校长旦巴仁青说,他去过很多地方的学校交流学习,目前扎西宗乡完全小学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与大城市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距。

虽然从珠峰倾泻下来的寒风非常刺骨,但看到孩子们能在如此优良的环境下成长学习,我的心也不由得跟着变暖了。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6月5日,扎西宗乡完全小学的学生在上科学课。

在学校的培养下,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充实了孩子们心灵,学生们有的想成为播音员,有的想当消防员,有的想成为宇航员……

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对定日县扎西宗乡小学的采访,但那一张张清澈明亮的脸庞与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对于我来说,本次采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比如,采访前要针对人物,认真拟好采访提纲;采访时要根据现场的环境主动应变,构思拍摄视角;采访后要仔细整理素材、结构和行文逻辑,等等。技巧上的收获不一而足,而更重要的,我想还是面对工作的一颗火热而简单的初心。采访工作有时是琐碎而单调的,也很有可能是状况百出的。保持初心,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遇到困难不退缩,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这种“高原精神”是我这次采访中最宝贵的收获。

我想,G219西藏段虽然寒冷,虽然海拔高,虽然气候恶劣,但是阻挡不了这条路上的人们砥砺奋进的步伐,阻挡不了扎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的滚烫的心灵……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道之行”西藏段:寒冷的环境阻挡不了滚烫的心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邵泽东

编辑:邓坚、费茂华、张铖、卢烨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梁言顺看望兴庆区燃气爆炸事故伤员:全力以赴救治,做好心理疏导 高温持续 各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