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哈尔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全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6月的哈尔滨,伴着夕阳徜徉在松花江畔,吹着凉爽微风,赏一江两岸美景,看江鸥盘旋,已经成为哈尔滨市民再熟悉不过的日常。近年来,通过不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物持续降低,哈尔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一降一增之间,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在逐步提升。2019年、2021年,哈尔滨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前十名。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重要推动力,奏响了“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冰城发展主旋律。

做好污染物减法,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科学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关系到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哈尔滨统筹规划生态治理一盘棋,持续推进原生态、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五场保卫战”,通过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及改造、引导企业进行碳配额交易、综合治理水环境等方式,守卫冰城的“蓝天碧水”,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将分散供暖改为集中供热,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燃煤锅炉排放标准,推动散煤替代,引导碳交易……哈尔滨在大气治理上脚步不停。到2021年,哈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和建成区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至2021年累计实现削减替代散煤210.3万吨。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哈市推动17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00万吨、7187万元,“十三五”时期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8.2%。

污染物排放不断下降,“冰城蓝”常驻。2019年8月,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中,哈尔滨位列第三名。2021年,哈尔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10天,创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指标。2022年,哈尔滨全年优良天数保持了最好指标。

在保卫蓝天的同时,哈尔滨也在为守护碧水努力。2018年起,哈市开展城区46条重点水系综合整治,坚持垃圾、违建、畜禽粪污、涉水点源和农业面源五大专项整治。2022年,在哈市范围内新建2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推进水环境治理。2022年度,哈尔滨水质优良率达8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蜚克图河、少陵河持续消劣。

生态美景绽芳华,冰城夏都展新姿

世界环境日宣传海报。

世界环境日宣传海报。

生态环境的改变,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天蓝了、空气好了、江里的游鱼多了、天上群鸟飞、松鼠树上跳……而这些,不仅是冰城人的平常生活,也成为“冰城夏都”“国际湿地城市”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2022年端午假期,哈尔滨进入全国热门目的地前十。今年“五一”假期,黑龙江目的地的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7.4倍,热门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1倍,其中9成以上的游客第一站会选择在哈尔滨游玩。全省最热门的5个景点中,4个在哈尔滨。

让游客们感到舒适的不只是哈尔滨气候、美食和文化,还有塞外江南的生态美景。以松花江为纽带,南有“以哈东沿江湿地和白鱼泡为主的湿地景观”,北有“太阳岛、阿勒锦、呼兰河口湿地沿线为主的新区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的“项链式”湿地景观布局。120公里的沿江线上,镶嵌着“一江、四段、十二景区”。近年来,哈市在“三沟一河”两岸因地制宜辟建慢行系统,持续建设亲水绿色生态廊道。未来,马家沟、信义沟、阿什河沿线的滨水绿道,将架构起城市绿色生态网络。这些亲水绿色生态廊道不仅为沿线市民打造绿色休闲空间,也将成为外地游客认识“冰城夏都”的打卡地。

2022年,哈尔滨市完成造林1783.4公顷,城区新增公园(游园)5处,新植树木4.4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588.0公顷,比上年增加359.0公顷。在此基础上,哈尔滨仍在扩充城市之肺,增加城市绿地。今年哈尔滨两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就如何提升城市绿化质效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哈尔滨市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筑巢引凤显潜力,绿色发展添动能

灵动可爱的鸟儿在荷塘栖息。周继成摄

灵动可爱的鸟儿在荷塘栖息。周继成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哈尔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量变”激发了沿河经济的“质变”。以伏尔加庄园、薰衣草庄园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带,以闽南商贸城、华南城等为轴心的服务产业带,以及规划布局中的哈东、综保区高端产业带,正在打造生态观光、商业服务、产业聚集、自然与产城相融合的城市绿轴,实现了环境效益助推产业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哈尔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2020年全年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19.5亿元,比上年增长9.3%;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1058万亩。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11.6%、11.2%、11.7%、3.9%。

为优化营商环境,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服务、优化监管,通过完善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修复专项治理行动等方式,帮助企业节省时间成本,提升办事效率。将技术审查平均用时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125个省百大项目环评率100%。帮助39家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修复专项治理行动,完成企业环境信用修复39家。

生态环境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哈尔滨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绽放冰城生态魅力。

相关阅读:
苹果首款AR眼镜卖2万5!续航2小时,近视也能用,库克:欢迎来到空间计算时代 维权直通车"开"进建设一线 重庆涪陵:推动设立维权办公室